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2日 0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王羚
專家表示,這個速度應該是底線
“十二五”期間,全國每年至少解決400萬新生代農民工進城落戶問題,並確保他們享有與當地市民平等的待遇。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調查課題組在昨天公佈的《2010年企業新生代農民工狀況調查及對策建議》中提出上述建議。
400萬隻是保守數字
該課題組由中國工運研究所、全總下屬的多個部門共同組成。調查于2010年5月~6月進行,樣本包括全國25個城市(區)1000家已建工會企業的4453名農民工,其中新生代農民工(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後)為2711人。
在總結了整體收入偏低、社保水平偏低、職業安全隱患較多等八大問題後,課題組建議應鼓勵各地探索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式,優先考慮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城鎮問題,“十二五”期間,每年應至少安排400萬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城市。
調研報告稱,全國每年目前僅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畢業生數就達到459.5萬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達到281.9萬人,其中大部分是農村生源,如果再加上每年畢業的農業戶籍大專生,不考慮其他已長期在城市穩定就業和居住的新生代農民工,400萬人的目標只能算是保守數字。
課題組副組長、中國工運研究所副所長王舟波昨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400萬這個數字是根據“十二五”規劃期間力爭全國城鎮化率超過50%的數據推算出來的。
他同時強調,400萬新生代農民工是落戶在全國縣級以上城市,並不只是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1社會藍皮書》,70%的農民工在進城落戶時願意選擇大中城市,其主要原因是為了子女的教育。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學者章錚告訴本報,全總課題組提出的這個速度確實是比較保守的,應該説只是一個底線。
他分析,目前全國新生代農民工數量只有一個多億,從現在出現的東西部搶工以及各地的農民工入戶情況來看,事實上,最近幾年進城落戶的新生代農民工數量應該高出這個數字。
至於近來由於一些大城市車、房限購引起的“戶籍制度改革開倒車”的議論,章錚認為,這些做法並不會影響農民工進城落戶,因為“農民工橫豎買不起房子”。
農民工落戶意願不高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許多地方對農民工進城落戶亮起綠燈,但多項調研表明,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進城落戶的意願並不強烈。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1社會藍皮書》,約75%的新生代農民工表示不願意放棄承包地而進城落戶。
而去年中山大學所做的《2010年外來工調查報告》也得出類似結論。其中珠三角“90後”農民工的進城落戶意願僅有16%。
章錚認為,農民工不願意入城,主要是因為對就業前景不樂觀,認為自己的收入不足以承擔在城市的生活支出。
根據全總調研,新生代農民工的平均月收入為1747.87元,僅為城鎮企業職工平均月收入(3046.61元)的57.4%,比傳統農民工(1915.14元)低167.27元。5.4%的新生代農民工明確表示其工資水平未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此外,農民工社會保障水平低、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不平等待遇也是農民工不願意進城落戶的部分原因。
根據全總此次對1000家企業的調查,新生代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參保率為67.7%,比城鎮職工低23.7個百分點;醫療保險參保率為77.4%,比城鎮職工低14.6個百分點;失業保險參保率為55.9%,比城鎮職工低29.1個百分點;工傷保險參保率為70.3%,比城鎮職工低9.1個百分點;生育保險參保率為30.7%,比城鎮職工低30.8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看,與其説農民工不願意,不如説他們不敢進城落戶。
全總調研報告建議,當前應該結合“十二五”規劃,對全國城鎮化率、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城鎮規模進行總體預測和制定總體目標。各級地方政府應對當地輸出和輸入的農民工總體狀況進行摸底,結合當地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承載能力等,在“十二五”規劃中對有在當地城市穩定就業能力和長期居住意願的農民工進行總體預測,並制定農民工城鎮落戶的總體目標和年度目標。
至於在具體的操作上,課題組建議,可以採取一些過渡性措施,逐步剝離附加在戶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交通、就業等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還原其人口登記管理的本來面目,引導人口自由而有序的遷徙流動和就業。
同時,在全國逐步推廣居住證制度,使戶籍改革由原來的“高門檻、一次性”模式過渡到“低門檻、漸進式”模式,享受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選舉權、就業權、社會保險權、初等和中等教育權、基本醫療衛生權。
《第一財經日報》全年訂閱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