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9日 17: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國八條”、“京十五條”及上海、上海房地産調控政策的相繼推出,一時間引得議論紛紛,在2月19日舉行的“2011中國經濟新春論壇” 上,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萬科副總裁毛大慶、首創置地董事長劉曉光等齊聚一堂,對政策調控下的房地産市場做出解讀。 多位專家認為,就政策本身的後續措施及其影響而言,一切才剛剛開始,而且房地産調控政策可能還會進一步深入,只是産業調整的開端。
北京樓市調控新政2月16日正式出臺,15條細則強化了限購、保障房建設、稅收金融監管措施。對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對無法提供北京市有效暫住證和連續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的非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北京市向其售房。
毛大慶認為,現在看到所有的調控,不外乎都在週旋一個時間。這個時間所換取的,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簡單的打壓房價,更是市場結構的改變。
“今年這一年,註定很不一樣,是眾多新的篇章的開始,也是眾多的矛盾,不得不解決的時候。”毛大慶説。他認為,房地産市場的無序只是表象,其傳達的是經濟發展不均衡、城市化發展的不均衡。資源分配的不均衡。
“我們離不開生活的這種空間生活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已經成為了一種累贅,和導致大量發展的負擔。所以這個時候,我想政府出手解決這個問題,他所帶來的背後的深層次的思想,絕對不僅僅是房價的問題,也絕不簡簡單單是房地産調控的問題。”毛大慶説。
陳淮認為,只有中國的二三線中小城市實現均衡發展,才能最終實現房地産市場的相對平衡,“沒有大量的中小城市發展,就北京這個從此不賣房了,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在抑制商品房市場的同時,增加保障房供應量,是這一系列房地産調控政策共同的思路。“京十五條”就強調,確保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佔北京市住房供地的50%,各類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不低於住房建設用地年度供應總量的70%,商品住房用地計劃供應量不低於前2年年均實際供應量。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北京市計劃建設、收購各類保障房100萬套,比“十一五”翻一番。其中2011年通過新建、改建、購買、長期租賃等方式籌集保障性住房20萬套以上,發放租賃補貼2萬戶,竣工保障房10萬套。年底實現公共租賃房入住1萬套,合理確定租金水平,吸引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共租賃房的建設和運營。
陳淮對這種思路表示了認同。“我們先滿足住房最困難的,然後再去滿足有需求,但不是很迫切的,” 他説,“我們需要一段時間,緩解我們的土地,風險承受能力,給國民經濟各産業之間的均衡發展留出緩衝時間。不然,能源、交通運輸、基礎原材料的供給,都會發生很大的斷裂問題。”
劉曉光認為,政府的調控還會再深入,而他也表示,首創早于預期到這一天的到來,也做好了準備。
他認為,明年的這個時候,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宏觀調控非常有成效,房地産的銷售量下降,價格也有所下降;一種情是又出現了動蕩。而第一種的可能性更大。
從長期來看,毛大慶認為,政府組織的保障性市場和市場化的住房供應都會發生變化。“在穩定市場完全形成之前,政府需要爭取更多的時間,一方面更多的推出保障性住房,一方面調整市場供應結構。”他説。同時,他也認為,在中國這個資源有限的國家,未來的住房消費觀念也會改變。(肖瑜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