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二十國集團就界定經濟失衡問題凸顯分歧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9日 14: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華網巴黎2月18日電(記者李明 張欣 彭夢瑤)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18日在巴黎開幕。法國總統薩科齊當天呼籲與會各方尋求共識,建立衡量經濟失衡的“共同標尺”,以實現全球經濟增長再平衡。然而,在如何界定經濟失衡問題上,與會各方已凸顯分歧。

  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建議衡量經濟是否失衡的指標包括公共赤字和債務、私人儲蓄率、經常項目餘額、外匯儲備和實際匯率。後三項用於確定一國外部經濟失衡,其餘用於界定一國內部經濟失衡。法國希望運用這些指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助下,在今年底對二十國集團成員國存在的經濟失衡進行首次評估。

  不過,法國財政部長克裏斯蒂娜拉加德本人承認,失衡指標的定義“充滿爭議”,有可能很難取得進展。

  法國《費加羅報》報道説,在發達經濟體內部,美德兩國已持有保留意見。德國反對二十國集團對每一個成員國設置具體限制,而美國則認為各方難以在年內達成一致。

  對於法國提出的方案,一些新興經濟體表示持保留意見。巴西財長吉多曼特加18日在記者會上説,巴西反對將經常項目餘額和外匯儲備列入指標,也反對設置外匯儲備上限。他説:“由於沒有一個安全的金融體系。(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只有我們的外匯儲備可以救我們自己。”

  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德米特裏潘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俄羅斯也對美英兩國是否將外匯儲備作為指標之一表示關心。潘金還認為,俄羅斯擔心指標數量過少,希望將貨幣供給、債務政策等一併納入。

  此外,薩科齊希望設立“行為準則”來監管國際資本流動。這一主張得到美英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支持。印度和巴西則反對為控制資本流動設置全球機制。

  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存在多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經濟失衡有所減緩,但2009年又重新嚴重起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份提交給二十國集團的報告中説,全球經濟復蘇仍存在兩個速度的風險:發達經濟體增長面臨再次放緩,而部分新興經濟體面臨“過熱”,在想方設法“降溫”。

  南非財政部長普拉溫戈爾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更重要的不是指標,而是我們如何讓經濟回到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他認為,二十國集團的目標是制定強勁可持續的平衡增長框架,併為之努力。

  一些與會代表認為,也許到今年10月,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才有望形成基本共識。

  戈爾丹説:“我們有機會分享不同觀點,這已是一個意義深刻的共識。但我們來自不同國家,肯定要考慮各自不同的需求。二十國集團在尋求共識上存在靈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