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9日 14: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9日電 台灣《非凡新聞週刊》最近刊文《中西富爸爸大不同》。文章從澳門賭王何鴻燊家族爭産風波談起,比較中西方“富爸爸”對待家産問題的不同。
文章摘編如下:
幾房姨太太、子女為了爭産鬧得不可開交,老企業家根本無力阻止,連公開談話都前言不對後語,明顯為人所操控擺布……,這不是灑狗血的連續劇劇情,而是發生在澳門賭王何鴻燊家族中的爭産風波。
媒體都説,家變肇因于二○○九年七月,何鴻燊在家中跌倒腦部重創;但我認為,問題的根源恐怕得回溯至一九五七年,他娶了二太太進門。
何鴻燊曾解釋,他再娶是因為元配生了重病,但這證明了他儘管有著西方血統,骨子裏信奉的卻是不折不扣中國傳統“家天下”思惟,篤信“多子多孫多福氣”,才會在開創兆元賭場王國的同時,坐擁四位太太、十七名子女,後來更讓多名妻子兒女都進入企業,各自擁有可以角力的資源。
在賭王還健康清醒時,他以“一房一‘國’”、“隔離法”等方式,讓妻子兒女相安無事,但當健康有問題時,一切就都“失控”了。
其實信奉儒教的華人多有根深蒂固的“家天下”思惟,在嚴密的金字塔結構裏,每家每戶中“老爺子”最大,決定一切的資源分配;為了爭做“老爺子”接班人,大夥兒勾心鬥角。
在西方,最佳的“富爸爸”對照組就是股神華倫 巴菲特了,股神談到給子女財産,最常説的話就是,“有能力的父母應該給子女一筆財産,足夠讓他們能做事但不足以遊手好閒,千萬不要讓子女習慣於靠伸手要錢”。
巴菲特的三個孩子都熱心公益,其中小兒子彼得是位專業的音樂人,以《與狼共舞》配樂贏得奧斯卡金像獎,後來巴菲特告訴彼得,“音樂是你的畫布,而公司是我的畫布”,讓兒子真心地覺得驕傲。
彼得少年時想要買架模型飛機,得到老爸公司打工做清潔工賺零用錢;三十歲時他想要換套大房子,向股神爸爸借錢,得到的答覆居然是“我們父子不要談錢”,他當時很怨,但後來才了解,“父親讓他有機會體會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感”。
巴菲特的家訓是,“生下來嘴裏就含著一根銀湯匙的人,最後可能變成背上插著銀匕首的人,因為他們容易産生權力感而鮮有成就”。
最近一位事業有成的朋友談到,自己還要再努力打拼,因為他想要為三個孩子各自“準備”好兩棟房子,一棟在市區交通方便,另一棟在郊居環境清靜……;看完了中西兩位富爸爸的例子,真心地奉勸老友,“如果你留給孩子厚實的屋頂,就會讓他們失去浩瀚的繁星”。
父母要留給孩子的,最重要的是健全的身心和向上的進取心,讓他們有塊畫布可以盡情揮灑,至於要大屋頂或是要去看星星,都應該留給孩子自己去拼吧!(李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