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王建:土地供給或比人口紅利更早迎來拐點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9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浪財經訊 2月19日消息,2011中國宏觀經濟預測春季年會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召開。人口紅利拐點是否已經到來成為當前熱烈討論的話題。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今日給出了另一個相關觀點,即土地供給或比人口紅利更早迎來拐點。

  以下是王建在會議中的發言實錄:

  王建:我談一些長期的問題,再回到短期話題。我們談到人口紅利消失的問題,不光是這個問題,還有土地升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土地價格不斷上漲。如果也用什麼拐點的話,可能這樣一個背景下還有我們經濟規模還要擴大,現在只是四億人的城市化,但是未來15億人口恐怕有12、13億人口在城裏,這到2030年中國的工業化可能才算是完成了。城市人口的增加,那就是消費的大規模的增加,當然經濟規模也要增加。

  這樣一個結果實際上就是中國的資源遠遠不夠的,因為農村人口消費水平只是城市人口1/3,上來之後加三月倍,我們的規模有多大。我最近看到一個數字,去年我們中國糧食進口超6000萬,這是我沒有想到過的。我們從八五、九五、十一五討論中國糧食安全問題,過去想到中國最大限度進口5000萬噸已經是上限了,全球糧食貿易也就是2億噸,中國進口這麼多,世界市場是什麼樣子。最近世界糧食危機也在指責我們中國。這些因素最後都會導致國內要素價格上來了,從國際上進口的商品價格也是在不斷。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這個上升表現的發展階段跟恰恰表現的在十二五期間我們是産業結構升級轉變劇烈的變化期,這給中國提供的壓力,但是同時它又是巨大的轉換的動力。因為如果你不産業結構升級,你不想辦法提升我們産業附加值,你的企業活不下去,沒有辦法消耗資源上升的壓力。所以這個可以促進我們的産業結構升級。

  從貿易來説,外向型發展的國家他們工業化的經驗來看,總是存在著進口和出口互相促進發展的類型。具體來説,進口的技術結構比出口技術結構高一個檔次,出口紡織品的時候就在進口生産原材料,出口原材料換匯回來出口機電産品,又可以出口電子産品,進口促進出口的。十二五期間國家把戰略性新興産業擺在很重要的位置。我舉個例子,去年我們進口機電産品當中,單項值最大是芯片,我們還得進口,這完全可以轉換成國內生産。通過産業結構升級,我們能夠培育下一代我們出口的産品

  我個人看法未來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期,是中國産業結構升級在十二五期間會表現的非常的強勁,尤其是次貸危機使發達國家重化工業在中國生存不下去了。美國雖然復蘇達到3%的時候,工業設備利用率只有72%,説明他的産業復蘇非常弱,加快我們的進程是非常有利的。

  説到短期,我們可能在未來一兩年之內,我們對貿易看的悲觀一些,我認為次貸危機的新爆發就在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