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葉檀:余秋雨成富翁是資本市場分配不公縮影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8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文源於2011年2月17日南方都市報)

  余秋雨要成為億萬富翁,這是資本市場財富分配不公的縮影。

  2月15日,上海徐家匯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衝刺中小板。余秋雨以518.64萬股的持股數量位列第十大股東。以中小板50倍的平均上市市盈率,結合公司2010年每股收益0.562元計算,上市後每股股價將達28.1元,余秋雨所持股份市值將達1.56億元。對商業零售領域不通又無風投業績的他將成為億萬富翁。

  2001年12月,徐家匯的前身上海六百實業有限公司決定解散職工股,並計劃將其持有的24.5%股權轉讓出去。當時余秋雨斥資241.22萬元購入了1.5%的股份,每股受讓價格為2.92元。經過股份制改造轉增股本之後,余秋雨持股數量增至如今的518.64萬股。

  資本市場可以見證零成本甚至負成本獲得暴利的“奇跡”,剔除公司現金分紅等因素粗略計算,余秋雨的持股成本僅0.46元左右。據披露,加上分紅,這些原始股東沒有支付成本,他們付出的是時間,但在9年時間能夠不費吹灰之力成為億萬富翁,恐怕不是其他人太傻不懂得入股,而是其中的利益不許他人染指。

  有人説余秋雨等人是無意投資,是撞上大運中了大獎恰好投中了一家好企業,他壓根兒沒想到企業會上市,這實在是抹粉之論。一個對上海瞭如指掌的人會不了解徐家匯商圈的商業價值?會不了解分紅的價值?會不了解其持有的物業的增值前景?騙誰呢?截至2009年6月,看看招股説明書上對徐家匯核心商圈龍頭地位的描述,看看近幾年的公司凈資産以及公司未分配利潤為158274394.99元(母公司報表),以及公司閒置資金委託貸款,誰都知道以每股2到3元投資的暴利。

  中國的資本市場是造富機器不假,只要是公平的造富公眾應該為之鼓掌,誠實而成功的企業家通過上市獲得溢價,具有前瞻眼光的風險投資者成為實體企業的“天使”最終功成身退,這都是資本市場的喜劇。而余秋雨等人零成本獲暴利,他對徐家匯最大的成就是講了課,讓這家企業的上市之路充滿質疑,並且宣告IPO可以允許無貢獻者獲得暴利,宣告了資本市場的不公。

  得了天大的便宜,余秋雨還給自己刷上了一層道德的油漆,讓市場亟需的誠信再次被玷污。引用其本人的文章。入股時經理説:“我們商店的職工都是你的忠實讀者,如果你能用寫書的稿酬參一點股,一定能提升他們的信心,穩定他們的情緒。”接著余秋雨告訴讀者,他對“這家老式百貨商店”的前途“毫無把握”,但他還是“決定參股”,雖然“又覺得自己過於冒險了”(《我等不到了》236頁)。余秋雨還編織了一段悲情的知識分子下農場的故事,只不過記憶有誤,棉衣變身,從“我媽媽給我做的”變成善良的徐家匯第六百貨商店(徐家匯商城的前身)的女職工的。

  余秋雨在資本市場並非白紙一張。據媒體報道,從1998年10月到2002年6月,余氏零報酬擔任萬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1998年8月,萬鴻控股公司第一大股東武漢國有資産經營公司把2900萬股國有股轉讓給海南誠成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後者成為控股股東,改組並控制董事會,海南誠成控制人劉波成為公司董事長,企業更名為武漢誠成文化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變更為“誠成文化”,主業轉向文化産業。到誠成控股2002年退出時,公司負債合計已經達到4.7億元。余氏本人已經入股多家公司,儼然文化風投,如果其投資的文化公司上市獲利,投資者無話可説,但在徐家匯商城獲得厚利,卻是資本市場之恥。

  徐家匯商城上市國資增值,入股的自然人獲得厚利在某些人眼中不過毛毛雨,不值一提。以前的娃娃股東、內部人股東屢見不鮮,附體之虱越多財富分配也就越不健全,不公平的財富大轉移也就無法制止,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的財富就此轉移。

  從職工持股會到自然人股東,在實業證券化的過程中有巨大的溢價,黃金地段的國有資産變現是解決中國改革成本的通道之一。但徐家匯商城等一系列案例告訴我們,尋租屢禁不絕,從而導致國資流失、加劇社會不公平。共贏方案是,地方國企上市,控股機構地方國資所獲溢價發展實業,其他除10%劃入全國社保基金,增值部分必須有10%納入地方社保體系,讓口頭上的道德家真正為民眾做些實事。

  至於不牽涉到國企的民企則不在此列,真正的風險投資家同樣不在此列。資本市場需要的是實業家,是有眼光有風險投資能力的資本家,是聰明的二級市場投資者,謊言、內幕交易、空麻袋背米離市場越遠越好。

  (作者係資深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