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水稻價格穩中有升 江蘇宿遷糧商糧農囤貨待漲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8日 07: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昨日(2月17日)一大早,宿遷市便下起了大霧。此時,在宿城區經濟開發區經營著日加工量達百噸的楚王精米廠總經理沈浮,心情也蒙上了大霧。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沈浮的辦公室時,他正蜷縮在辦公室裏間的床上。“收不到米,沒什麼活幹,現在白天只能打盹了。”他無奈地説。

  無獨有偶,宿城區三棵樹鄉百姓米業一位負責人也告訴記者,自己的米廠已幾個月沒開工了,“現在加上我,也就是三四個人每天在這裡,以前會有糧販過來送糧,自己也會到村鎮裏收糧,而現在收購價太高,農民和糧販都不願賣,我們快經營不下去了。”

  宿遷市國家糧食儲備庫經營科孫科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不是水稻的收穫季節,收糧存在一定困難,“我們這個儲備庫正在陸續出庫小麥,水稻也會適時投向加工企業。”

  水稻價格穩中有升

  雖不及山東等地小麥價格的一路飆升,宿遷市水稻價格也是“穩中有升”。

  “春節後水稻的收購價格上漲了4%,小麥上漲了2%,現在我們這裡雜交水稻的收購價格是1.22元/斤,春節前是1.18元/斤。”孫科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事實上,在宿遷地區,水稻收購價格從去年4月就開始上漲。孫科長説,“去年這個時候,雜交水稻和優質雜交稻的價格是1.02元/斤和1.08元/斤,如今普遍上漲了0.2元。”

  沈浮表示,今年水稻的質量不如往年,“水稻收穫是在去年10月份左右,當時雖然沒受乾旱的影響,但去年雨量過大,導致水稻質量不好,原先每一百斤水稻可以産出六十七八斤大米,今年只能産出六十四五斤,米源少了,價格自然上漲。”

  宿遷市國家糧食儲備庫辦公室唐主任對記者分析,生産資料價格上漲是導致糧食收購價格攀升的重要原因,“種子、化肥的價格都在漲,勞動力成本也在漲,再加上現在乾旱對今年小麥歉收的預期,種種因素加在一起就導致了現在的價格。”

  雙莊鎮一家負責人蔣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剛加工出了一批大米,去年底晚秈稻的收購價和出廠價是1.19元/斤和1.65元/斤,“現在的價格是1.23元/斤和1.68元/斤,收購價漲了4分,出廠價才漲了3分。”

  糧商糧農囤貨待漲

  昨日上午10時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宿遷一家米廠門前遇到了前來送糧的糧食收購商趙先生。家住三棵樹鄉的他是地道的農民,家中有近10畝土地,且有一輛時風牌汽車,此時,他正拉著滿車的稻穀到米廠。

  “我們村的農戶每年就是種糧,很多人沒有交通工具,運輸不方便,所以我就統一從他們那裏收過來,然後和米廠聯絡。”趙先生説。

  但他認為這個行當並不賺錢,“尤其是從去年秋天收穫以後,糧價開始上漲,我們從村裏收糧的時候成本就不小,米廠又希望儘量便宜,再除去運費,剩不下多少利潤。”

  “現在糧價在漲,誰不想賣個好價錢呢?”趙先生坦言,現在基本上家家都有糧食,“現在我自己還有7萬斤糧食存著,今天送糧是因為我和這個米廠的關係好,否則我最早也要在下個月才開始聯絡廠家。”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類似趙先生這樣的糧商手中,大多存有5萬~10萬斤糧食。

  多家米廠負責人及上述孫科長均向記者證實,有很多農民和糧商存在惜售待漲的情況,導致“糧食不好收”。

  雙莊鎮雙莊米廠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單個農戶手中的糧食可能不多,但累加以後就會成為一個比較巨大的數字,“存有10萬斤稻穀的糧販子相對少一點,但是有五六萬斤的人是挺普遍的。”

  趙先生告訴記者,現在自己每天都在外面跑,“希望能從農戶手中再多收一些稻穀,4月底基本上會達到糧價最高峰,我想在這之前多拿一些。”

  中小米廠開工率不足

  當記者走進雙莊鎮一家米廠時,一輛卡車正停在大門口整裝待發,一位員工指著場地中央整齊排好的50斤一袋的大米説,“這是昨天夜裏剛加工出來的,一會兒就裝車運走。”

  該廠負責人蔣先生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疲倦中帶著一點欣慰,“這是我春節後做的第一筆生意,這是20多噸大米,今天下午就會運往山東臨沂。”

  當被問及下一單生意何時到來時,蔣很無奈地表示“不知道”,“我們的日加工能力是80噸,但是能收一兩萬斤就不錯了,這是近一個月第一次開機,包括我在內的周邊十幾個米廠每年的開工率也就是20%。”

  “我們的利潤也很低,這批晚秈稻的進貨價是1.23元/斤,加工後的出廠價是1.68元/斤,每100斤稻穀能出來66斤左右的大米。而且我們只能在晚上幹活,現在工業用電的電價太高,白天一度電是1.3元,晚上不到四角錢。”蔣告訴記者。

  在與蔣先生相隔十幾公里之外的楚王精米廠,總經理沈浮也告訴記者,只能在晚上開工,白天干活的話是不可能承受的。

  “我的工廠有40來個人,現在每天到這裡的也就是七八個,因為沒活幹,”沈浮也表示,“過幾天可能會有一批從連雲港拉過來的100萬斤稻米,進貨價是1.16元/斤,但這不是新米,質量怎麼樣還不知道。”

  孫科長告訴記者,現在米廠的加工利潤的確不高,一些競爭力弱的米廠的確存在開工率不足的情況,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米廠會好一些。

  雖然不便透露具體的庫存情況,但孫科長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儲備庫有中央儲備糧、市級儲備糧和自營糧,庫容是10萬噸,現在的庫存狀況良好。如果市場情況不好,我們會適時將一部分儲備投向市場。”

  宿遷市糧食局還于2月15日開展 “2010年度農戶稻穀産銷存情況調查”,調查時點為2月20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2010年稻穀産量、新稻上市以來已出售數量、當前稻穀庫存數量、庫存中可出售稻穀數量,並將粳稻品種作為調查重點。

  背景資料

  水稻最低收購價大幅上調

  每經記者 何珺 發自北京

  在“戰通脹”的大環境下,2011年以來稻穀最低收購價高於市場預期大幅上調,使得業內對今年的稻穀産量,尤其是東北粳稻種植面積的繼續增加更有信心。

  但對糧食企業來説,原糧收購成本的提高和零售終端的物價管控,可能將是未來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2月9日,國家宣佈2011年生産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為每斤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分別提高0.09元、0.10元、0.23元。

  “今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提高的幅度比業界預期的要高,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的提幅分別為9.68%、10.31%、21.9%。”中華糧網研究員孫忠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2008年起,國家逐年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2009年三種稻穀的最低收購價均提高0.13元/斤,2010年則提高0.03元~0.1元/斤。

  不僅縱向比較增幅驚人,和同年的小麥最低收購價增幅相比,稻穀也有絕對優勢。此前公佈的2011年産白小麥、紅小麥和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分別比2010年每斤提高0.05元、0.07元和0.07元,單品種最高增幅為8.1%。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粳稻的提價幅度創下歷史新高,為21.9%,大大高於去年的10.5%。另據國家糧食局14日發佈的消息,2010年我國粳稻供求偏緊。

  他還表示,由於2011年我國將面臨較大的通脹風險,此前普遍預計國家對糧食價格的提高會比較慎重,而這次稻穀最低收購價格的提幅之大説明,國家對通脹可能導致種糧成本的提高具有超前預估。

  “儘管最低收購價增幅明顯,但仍低於目前的市場價。”黑龍江省農科院五常水稻研究所所長張廣柱表示,黑龍江地區的粳稻收購價格已超過1.3元/斤,今年黑龍江當地的稻穀播種面積將增加300多萬畝,單産水平將保持穩定。

  孫忠擔心,今年糧食企業將會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在最低收購價格提高以及通脹預期的影響下,原糧收購價格及經營成本必然提高;另一方面,國家政策也不會放任大米價格過快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