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治理物價上漲的幾點建議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7日 16: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小康財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現階段發生的主要是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最主要的解決辦法還是要千方百計地降低流通成本和生産成本。先於歐美國家不斷地加息,導致熱錢大量流入,對於物價上漲無異於是火上澆油。

  文︱陳克新

  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次物價上漲是成本推動的。大宗商品是中國製造業的主要原材料,它的價格也就是中國製造業以及下游産品的成本。2010年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CPI)漲幅在10%左右,其中礦産類漲幅最大,食用農産品穀物、蔬菜等價格也保持了較高水平的上漲態勢。預計今年這些大宗商品價格還將保持高位運行的態勢,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同比增幅不會低於10%。

  從需求角度看,今年雖然受整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大宗商品消費增幅會有所回落,但是消費總量還要再上新臺階。預計今年也要超過70億噸,同比增長10%以上。而從供給方面看,整體供應是趨向偏緊的,首先,我們國家包括土地、淡水、各種礦藏等等,相對來講人均佔有量較少,需要大量依賴進口。其次,從全球角度講,各國均把資源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加以控制,也造成我們去國外購買資源的權益頻頻受阻。資源供應將長期保持平衡偏緊的狀態。所以今後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瓶頸不是市場問題,而是資源供應問題,是如何從全球視角獲得資源的問題。

  另外,以下幾方面的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一是美元貶值,導致進口成本大幅增加,而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二是環保、資源佔用等費用成本的提高。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商品成本中,長期被低估的,不僅是勞動者工資報酬,還有許多其他成本因素,比如環保費用、資源佔有等費用,這些都需要向其合理水平回歸,無疑會長期抬高中國商品成本底部,最終反映到商品價格上來。三是加工和生産成本的提高。由於需求的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劣勢資源投入了開採;同時,隨著整體氣候變暖和過度開發,農産品生産自然條件也在轉壞,這就直接導致了中國商品生産和加工費用的提高。

  由於所有這些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存在的長期性,今年大宗商品的價格還將保持高位運行,對下游傳導壓力也將保持高壓態勢。預計今年物價形勢也將保持較高水平,CPI應該在4%以上,PPI估計也在6%以上。

  談到政策應對,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這次物價上漲是成本推動的,那麼就不能用抑制需求的方法解決,反而應該積極擴大內需。畢竟現在我們還存在著就業崗位不足、多行業産能過剩等問題,如果對需求過多打壓,不僅不是對症下藥,反而弄不好就會出現滯漲。

  調控物價還是要採取尊重成本,尊重價格規律,尊重市場法則。必要時進行干預是需要的,但要慎之又慎,不要過多地使用,因為這樣有可能會破壞供應基礎,引發更大的問題。

  另外,既然是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最主要的解決辦法還是要千方百計地降低成本,降低流通成本和生産成本。比如説在蔬菜方面,實行農商對接,這就是很好的辦法,就是在降低成本。

  我不主張先於歐美國家不斷地加息,因為這毫無疑義地會引起流動性熱錢的大舉進入,它對於物價上漲是火上澆油,不能達到目的。所以還是應該使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樣的數量型工具,不要使用價格型的工具。即使在利率方面也是要實行差別利率,比如説對於農産品的生産和流通環節的貸款不僅不應該增加,還應該減少。如果不加區別都增加貸款利率的話,運作成本、生産和流通成本無一例外都會增加,對於我們對抗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效果是不大的,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