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鐵礦石月度進口達新高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6日 13: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華網上海2月16日電 (記者 李榮) “1月份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創出歷史新高,這真是出乎意料。市場並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化。”在獲悉海關的最新數據後,中國最大規模的鋼鐵資訊機構“我的鋼鐵”研究人員汪建華15日一早對記者感嘆地説。

  據海關總署發佈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份中國進口鐵礦石達到6897萬噸,比去年12月增加1089萬噸,同比增長47.9%。與此同時,進口鐵礦石的現貨價格也在逼近歷史高點,63.5%品位的印度粉礦的礦山報價已超出每噸195美元。有分析師説,考慮到目前相對低位的海運價格,鐵礦石的現貨離岸價其實已創出歷史新高。

  圍繞著礦石的種種“新高”數據,讓人産生的直觀印像是“供需緊張”。但是包括全球主要礦山企業在內的鋼鐵産業鏈上的多位業內人士都認為,從總體走勢來看,全球鐵礦石市場“最緊的時段”正在過去,會從“緊平衡”逐漸過渡到相對寬鬆的狀態。

  全球主要礦山企業的一位中國區總裁近期對記者説,礦價連續多年在高位運行,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採礦的行業,鐵礦石的新增供應能力會形成。只要新興市場保持平穩發展,不出現“意外的井噴需求”,可以説礦石市場“最緊的時段”已經漸漸過去。中國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也認為,全球的鐵礦石從資源數量上來説“從來不缺”,供求失衡只是時段問題,隨著新投資的進入,供求的變化正在到來。

  對於1月份礦石的“新高”數據,不少分析師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資深的鐵礦石分析人員曾節勝對記者説,在1月份內,有一些“短期的特殊情況”不能不注意。中國鋼廠六成以上的礦石採購量來源於長期供貨協議,歲末年初有一個年度採購量的執行問題,再加上去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全球礦石季度價相對現貨價處於低位,“多進口一些也在情理之內”。此外,去年前期礦石進口偏少,後期補一些庫存,也是正常的。多種短期因素集中在一起,使得直觀的數據看上去很嚇人,其實並不是由市場總體供求關係的變化引起的。

  據曾節勝估計,“2月份礦石的進口量肯定會下來,不太可能繼續超出6000萬噸”。2009年中國鐵礦石進口了6.28億噸,2010年進口了6.18億噸。“2010年是近10多年來中國鐵礦石進口量首次出現了同比下降”。這説明中國鋼廠的採購彈性已在加大。月度之間出現波動是很正常的,“在短期因素中其實沒有太多的規律性”,關鍵是要把握住長期趨勢。

  有業內人士已經注意到,在全球通脹預期活躍的背景下,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商品最有可能成為市場先期博弈的“承載者”,這種時候短期因素最容易遮蓋住長期趨勢,使得一些市場參與者“辨不清方向”。研究人員汪建華説,中國鋼鐵業近期的運行並未出現明顯的變化,其前端的礦石市場連創新高,值得加大監控和研究的力度,應該搞清楚這一時段進口鐵礦石的來源、途徑及流向,“嚴格區分短期因素與長期走勢的分界”,避免短期數據的“放大效應”。

  此前,中國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曾在上海公開表示,中國鋼鐵業正在進入一條低增長和微利的軌道。2011年,中國鋼鐵業的生産和消費都會有增長,“但幅度不可能太大”,鋼鐵行業可能已經到達一個階段性的“頂部震蕩區”。2010年,中國工業各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6%,鋼鐵業只有3.5%,“是各個行業裏面最低的”。鋼鐵業的這種狀況並不支持前端礦業的“量價齊升”。

  寶鋼的研究人員也認為,中國鋼鐵業很可能進入一個兩頭受擠的“艱難時期”,産業鏈的利益過於偏向上遊的礦業,這是不可持續的。市場內的分析師在評價目前正在逼向歷史高位的現貨礦價時,甚至已帶有“憤慨的情緒”。中國有代表性的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幹線”的信息總監盛志誠説,“鐵礦石的價格漲跌已經在逐步脫離供需關係,轉而由炒作、壟斷定價助推價格上行。”

  目前,中國的現貨鋼價正在與礦價互相推高,建築鋼的噸價已再一次衝破5000元大關。這被業界稱作“鏈條式的價格試探”。盛志誠説,鋼鐵需求存在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一旦高鋼價破滅,“國內剩下的就只有高礦價、低鋼價及鋼廠更低的利潤”。此時此刻,把握住“鋼鐵業高速發展期已過、礦石市場最緊時段已過”的長期走勢,顯得尤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