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上海社保每年虧百億 國企收益填補面臨路徑選擇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6日 07: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宋冰

  上海社保每年虧空百億,擬用國企收益及土地出讓金來彌補虧空。雖然這樣的消息並不新鮮,甚至隔不久就會出現一次,但在昨天還是引起諸多熱議。

  上述信息源自昨天《中國經濟週刊》刊發的一篇報道,《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此話題做了進一步了解:目前以國企收益填補社保窟窿,已成上海市政府、民意等多方均認可的思路,但是最終會選擇哪種實施路徑,仍然需要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有更多考慮。

  已是既定思路

  “用國企收益中一部分來彌補社保虧空這個思路,原來一直有,無論從政府還是領導層面上來説都是一個既定思路。”上海市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建文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果這個思路一旦落實,則意味著上海將有可能改變目前僅僅通過財政支出這一塊來填補困擾已久的社保虧空局面,國企收益將成為另一塊有力“增量”投入社保。

  實際上,去年5月中旬,財政部公佈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情況時提出,將完善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政策,適當提高國有資本收益的收取比例時,將國企紅利來填補社保缺口,就成了當時最受關注的提高上繳比例的用途。據不完全統計,只要央企拿出利潤的1/10,就基本能堵上社保資金的窟窿。而國務院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也曾表示,今後國資委將堅決支持把部分國企的收益轉為社保基金。

  而根據今年1月份召開的2011年上海國資國企工作會議公佈,上海國資企業2010年實現利潤總額796億元,如果從這部分利潤中抽取幾個點來作為“增量”,對捉襟見肘的社保資金而言無疑是一有力支撐。

  兩種路徑之辨

  不過,既定思路之下,到底如何能夠協調各方利益,理順各路關係,最終出臺有效、可操作的具體方案,或還需更多各方商酌。

  第一個可能的方案就是用上海國資退出的這一塊資産來補足社保。關於這一點,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肖林曾向媒體表示:“上海正著手通過國資證券化率提高到40%到50%,讓國有退出的資産來解決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問題。”

  實際上,早在去年3月底就成立的上海國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正是為了加速上海國有資産證券化,方便國資在各個行業中的進退和流動。但是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上海國資運營新平臺,成立將近一年來並無任何動作。不過,上海國資研究機構一位人士則向本報記者強調今年將會重點推進此項工作,不過他也坦承阻力不小。

  據了解,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體制不順,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係尚未厘清。比如説子公司退出的資産,按理説都要歸到集團公司名下,但是要集團公司放棄這塊利益,顯然並沒有那麼容易。同樣,這個集團公司、新平臺以及背後的國資委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也正是以退出的國有資産來補足社保窟窿這一方案必然面臨的一個挑戰。

  況且,國有資産的退出還有一個時機問題。“説得實在一點,就是賣就要賣一個好價錢,那就需要恰當的時機。”楊建文説。所以,只有在經濟基本面向好、宏觀發展態勢不錯的情況下,才更符合國資退出的時機。他還認為,國資在整個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有個曲線的週期發展。因此對國資的進退,從總體上有一個大的要求。“經濟繁榮高漲的時候,國資應該退,在經濟危機蕭條衰退的時候,國資應該是進。”

  “包括證券市場,如果在對經濟期望並非很高的時候,國資退出,整體會有一個拉下的作用。”楊建文還表示。所以,如果對時機的選擇要求很高,那麼對於亟須解決的社保虧空來説可能就有點“遠水救不了近火”。相比之下,第二個方案在這方面可能有更好的選擇,即在每年國企的分紅中拿出來固定的幾個點投入社保。在楊建文看來,這其實是一種更為常態性的機制,而且,這還能避開第一種方案中各方主體之間可能出現的利益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