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5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都市報
摘要:奶粉貨源緊缺,澳門當地的嬰兒們面臨“斷糧危機”。據媒體報道,在內地遊客瘋狂搶購之下,嬰兒“奶粉荒”已由香港蔓延至澳門,部分品牌已宣告斷市。
奶粉貨源緊缺,澳門當地的嬰兒們面臨“斷糧危機”。據媒體報道,在內地遊客瘋狂搶購之下,嬰兒“奶粉荒”已由香港蔓延至澳門,部分品牌已宣告斷市。有澳門家長表示,自己的寶寶整個星期沒有足夠奶粉,又不願意更換其他品牌的奶粉,只能喂一些稀大米粥充數。
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當年一場震驚世人的“三聚氰胺事件”給嬰兒奶粉界蒙上了厚重的陰霾,由此引發了內地寶寶海外“奪食之戰”。愛子之心人皆有之,對於為寶寶海外急切“覓食”的家長們,我們很難發出責難之聲,畢竟或長途奔襲、或託人代購海外奶粉皆源於愛子之心,誰能説“愛”是有錯的呢?追根溯源,澳門等地“奶粉荒”的始作俑者,不在於個人,而是在於內地食品市場的誠信缺失。
“錢不是問題”,為寶寶尋購奶粉的家長們大都會如此表達急切之情。的確,相形三聚氰胺所導致的慘痛身心代價,每罐奶粉數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價差確實算不了什麼。有媒體報道,為了保證質量,多數消費者甚至根本就不比較價格高低,只比較店家信譽度好壞。從經濟學角度講,這充分表明嬰兒奶粉的市場價格是剛性的,好質量就是“硬道理”,價格因素並不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這一剛性需求的誕生純粹是由內地製造商倒逼出來的。“大頭娃娃”、“腎結石寶寶”等近年來因奶粉質量問題而來的巨大健康傷害,已然深深地刺痛了家長們的心。不僅曾經的民族品牌“三鹿”因染指三聚氰胺而轟然坍塌,就連進口品牌高價奶粉也被曝問題連連。去年,在浙江省工商局公佈的一份該省兒童食品質量抽檢報告中,知名的“雀巢”奶粉也赫然被列入碘超標食品目錄。這意味著,家長們花錢購買比一般國産品牌貴25%以上的雀巢奶粉,也同樣會給孩子帶來健康隱患。更為家長們不可接受的是,監管部門對此的解釋是:抽檢批次的“雀巢”産品碘含量確實超標,但離人體最高耐受性還有一段距離。除了長期大量食用者,大家不必過於恐慌。這種監管者不是強調對違規者如何進行懲戒和禁止,而是急於為問題産品開脫罪名的現象更加令人不安,既然檢出奶粉碘超標也無礙健康,那麼碘含量標準的制定還有何意義?在“每天喝一杯奶”的健康理念指引下,誰敢斷言“長期大量食用”的兒童數量寥寥無幾?這部分消費者的健康損失又應由誰來埋單?
顯然,弱化的監管環境在客觀上鼓勵了內地食品企業的違規行為,甚至讓海外奶粉也“入鄉隨俗”地鬆懈了質量把控。由此,內地市場已成為許多家長們的奶粉採購“禁區”。事實上,嬰幼兒奶粉質量堪憂實乃國內食品質量問題的冰山一角。百姓的日常食品被“蘇丹紅”、“吊白塊”、“洗蝦粉”、“地溝油”、“一滴香”等裹挾其中。在經歷了數輪媒體曝光、輿論憤慨、檢查風暴之後,這些嚴重威脅民眾健康的現象重又悄悄回流、週而复始,難怪有人戲稱“應該閉著眼睛吃東西了”。而此番“澳門寶寶喝粥”新聞,更是讓內地公眾臉紅不堪,甚至有澳門人提出了開徵奶粉離境稅等應對舉措。應當看到的是,即便這些抑制奶粉出口的稅種得以開徵,也無法根本阻止內地公眾的搶購熱潮,只有重塑內地食品市場的誠信之風,才可能讓海外奶粉市場最終回歸平靜,而其中的關鍵則在於境內食品監管體系的真正夯實與完善。(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其實,以鐵腕治理食品安全的思路在海外早已成型。時至今日,美國已經建立起一套“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食品安全環境得到了全面凈化。美國先後頒布的《聯邦食品、藥品和化粧品法》、《食品質量保護法》、《聯邦肉類檢查法》、《蛋製品檢查法》等法律構築了食品安全的指導框架,並提供了具體化的監管執行標準。其中的要害在於,監管部門必須對食品安全的監管秉持零容忍原則,而不是放任繼續擴延氾濫。以此觀之,我國內地當進一步細化現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並建立起監管連帶責任制度,強化執法人員的責任意識。與此同時,懲戒力度也應有所提高,當風險遠大於收益之時,經濟杠桿將會自髮指引商家行為步入合理軌道。
港澳與內地寶寶當同福利同喜樂,而不是互相爭競。藥品化管理體系鑄就了境外奶粉市場的誠信光環,使其成為了當下內地家長們規避食品質量風險的救命稻草。但將心比心而言,此地的救命稻草,不應該引發彼處寶寶“食不果腹”的尷尬局面。時下,唯有切實搭建起內地食品安全的防火墻,才能徹底治愈家長們的海外奶粉依賴症,不再出現“寶寶爭食”的痛楚。 □馬紅漫(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