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超市頻繁促銷下産生畸形價格標簽 成行業潛規則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4日 1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肖菁

  最近,有關超市“標簽戲法”的新聞對我們很強調的春節“喜慶祥和”氣氛有點格格不入。不僅煞風景,關鍵是春節期間採辦年貨,讓人擔心一不小心也被“欺詐”進去。

  這次的新聞最早是其他城市的家樂福曝出來的。

  本地媒體很盡責地趕緊排查杭州市場。當時有關部門説,情況還好,最近只接到一則投訴。

  “好情況”持續不到兩天,電視臺曝光杭州樂購慶春店也有類似“標簽戲法”,鏡頭裏超市主管言語前後不搭,解釋讓人聽不明白。不是口齒不清楚,而是真相道不明白,或者不便明説。

  果然,“戲法”身邊也有。

  如果再上網搜一搜,結果叫人更沮喪,神馬啊,這根本不是“新”聞。

  2007年,杭州歐尚、好又多、物美、樂購、易初蓮花5個大型超市被有關部門認定“價格欺詐”,分別被處以4000元至10萬元罰款。

  2009年初,媒體曝光杭州市江幹區太平門直街附近的樂購超市,並從工商統計到,2008年一年內,該超市就被查處了10多次;被消費者投訴超過100人次;被媒體公開曝光也有10多次。

  “標簽戲法”除了“虛構原價”,還包括即將霉變的食品不斷被標簽更新上市時間。

  難怪新華社發文説“價格戲法已成超市潛規則”。

  有時候吃驚于各超市負責人的解釋,像是一個培訓班出來的,腔調跟這次家樂福的致歉信一樣,都是以“疏忽”“差錯”來大事化小。

  地球人都知道,既然是“偶爾差錯”,怎麼從來都“錯進不錯出”呢。

  同樣讓人疑惑的還有現在大商場商品的價格定位。經常會有外地朋友打電話過來,“杭州的商場好厲害,滿400減350,那是不是一件400的衣服只要50元”?

  經過仔細考察,首先,“滿400減350”的專櫃在大廈裏,你是很難找到的。大多數沒有那麼大折扣,也沒有正好400多元的商品,來個高不攀低不就的688元標價算是仁慈的。其次,不知道你發現沒有,那些促銷力度比較大的中島櫃臺,商品標價往往已經超過邊櫃。

  原本商場的格局是中島品牌相對經濟實惠,邊櫃有點精品的意思。

  現在看看中島商品的原價,覺得邊櫃大牌實在越來越“親民”。

  一條LEE的牛仔褲,10年前買的時候五六百元,現在無非也就七八百。那邊聞所未聞的國內品牌,10年前的100多元也飆升到了七八百,有些能打出限時2折的,原價早已破千。

  網上有一組數據被當成“段子”來傳播:一些世界品牌的價格變化可以來印證“中國官方的通脹數據其實相當準確。2003年初,一個麥當勞巨無霸漢堡包在中國的平均價格為10.20元人民幣,而到了2010年底,升至14.50元人民幣。這8年期間的年度通脹率為4.4%,而官方報告的通脹率為3.1%。”

  更加想不通的是:某些在國內品牌專櫃售價動輒上千的,到了國外,不過二三十歐元。業內人士説,這是因為品牌體系不一樣,在國外知名度沒那麼高,所以賣不了那麼貴。

  但是,在我們看來,現實就是國人享受不到中國廉價生産成本帶來的物廉價美。

  所以,怪現象的本質與“品牌體系”關係不大,而是頻繁促銷下的畸形價格標簽。

  本地論壇有熱帖開始探討“消費者如何招架”,自我保護套路很複雜,買東西基本上需要先踩點,做記錄,認真核對標簽,下單後發現不符立馬返回商家展開交涉,動作一定要快,否則標簽又變了。

  新浪網最近針對家樂福價格欺詐事件而開設的“你認為商家為何敢於這麼做”的網絡民意調查,網民投票結果為:53.3%的網民認為是“市場監管力量不足”;21.7%認為“維權難”。白岩松説我們的消費者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