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4日 07: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房利美前首席信貸官平托表示,中國持有的主要是信用債券,已得到美國政府承諾
孫卓 嚴婷
美國財政部上週五公佈了一項針對美國住房融資市場以及“兩房”(“房地美”與“房利美”)的改革白皮書,將通過三大改革方案來減少政府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扮演的角色。
此舉一齣,立即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激起千層浪。作為“兩房”債券的主要海外持有者,不少人開始擔憂中國所持有的債券是否會受影響。包括房利美前首席信貸官、美國企業家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平托(Edward Pinto)在內的多位專家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不必擔憂、也不必急於拋售“兩房”債券。
此外,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上週五也否認了關於中國或因投資“兩房”債券面臨鉅額虧損的相關報道。
“兩房”退出之路漫長漸進
這三項改革方案包括:一、政府除保留現存的聯邦住房管理局這一機構外,徹底退出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二、只有在住房市場出現危機時,政府才能出面擔保住房抵押貸款;三、政府仍然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將不再通過“房地美與房利美”這樣的政府支持企業來實施,而是通過私有保險公司來實施,在這些公司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政府才會介入。
白皮書指出,政府需要通過5~7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緩慢地退出對抵押貸款市場的支持。蓋特納11日在召開記者電話會議時指出:“道路是漫長的,現在看到的僅僅是一個開始。”
中國持有多少“兩房”債券?
根據美國財政部網站披露的關於海外持有美國證券情況,截至2009年6月,中國持有的美國政府長期機構債券(Agency Bonds)總額為4540億美元,其中3580億美元為“資産支持證券”(ABS),其他機構債券為960億美元。這些數據還不包括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以外其他地區通過特殊機構實施的購買行為。
本報記者根據該網站提供的有關中國“買入”與“賣出”美國機構債券的月度數據計算,自2008年7月開始(除了2010年3月至7月為凈買入外)至2010年11月,中國對美國機構證券一直在進行凈賣出的操作,凈賣出總額高達810億美元,平均每月凈出28億美元。但這些數據並不包括與其他國家進行的債券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房”于2010年6月退市後的9月,中國單月的凈賣出機構債券創下了263億美元這一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9月中國購入45億美元機構債券,而賣出債券高達308億美元,也為有史以來最高賣出額。
這些持有數量可能包括“兩房”債券和證券,同時還包括其他美國政府機構債券,比如政府國民抵押協會(Ginnie Mae,吉利美)的債券。
美國政府承諾確保債權人利益
外匯局在上週五的聲明中稱,截至目前,中國外匯儲備持有的“兩房”債券還本付息正常,2008年至2010年三年間,“兩房”債券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在6%左右。中國從未投資“兩房”股票,“兩房”股價下跌和股票摘牌未對中國造成損失。
事實上,美國政府在白皮書中已經很明確地指出:“當市場改善而‘兩房’關閉後,應該明確的一點是,政府承諾確保房利美與房地美擁有足夠的資本來實現任何現在或未來做出的擔保,並有能力來負擔起任何債務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財政部在2009年12月修改了與“兩房”的優先股購買協議(Preferred Stock Purchase Agreements,PSPAs),取消了未來3年間向房利美、房地美公司提供政府支持的上限。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表示:“中國不用擔心已經購買的‘兩房’債券會‘打水漂’,美國政府一定會確保購買這些債券的國家和機構獲得相關的投資回報。”
專家稱不必急於拋售“兩房”債券
在布魯金斯學會上週五舉行的“美國房貸市場重組”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告訴本報記者,包括中國在內的投資“兩房”債券的國家和機構不用著急拋售“兩房”債券,因為今天美國政府所提出的這份改革方案的核心只是為政府最終退出“兩房”確定一個過渡框架。
平托(Edward Pinto)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持有的“兩房”債券和價值不會受這份房貸市場改革報告相關建議的影響,因為中國持有的主要是受到美國政府承諾償還的信用債券(Debenture),要多於“抵押貸款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這些信用債券在發行的時候是得到美國政府的承諾一定要還的,因此,包括中國在內的投資這些信用債券的持有者不會受到這兩家公司的變動的影響。”
信用債券又稱無擔保債券,是指無特定的資産作為擔保品,單靠發行公司的信用而發行的債券。若該公司破産,持券人在公司對特定擔保利益(specific security interest)清償後,有權要求對其他資産按比例索賠。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 MBS)是資産支持證券(ABS)的一種,其償付給投資者的現金流來自於由住房抵押貸款組成的資産池所産生的本金和利息。而由於這些貨款存在壞賬可能,一旦貨款違約無法收回,則抵押貨款證券就不能兌現,因此風險較高。
摩根大通前董事總經理、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經濟學家艾略特(Douglas Elliott)也對本報記者指出,擔心中國會因“兩房”有可能倒閉而造成中國投資“血本無歸”更是沒有任何理論根據。“中國完全不用擔心已經購買的‘兩房’債券會‘打水漂’,和當時出售這些信用債券時一樣,美國政府一定會確保購買這些債券的國家和機構獲得相關的回報。”
“中國沒必要急於拋售這些‘兩房’債券。特別是如果猜測是同償還債券的信用有關的情況下,政府的信用是會履行的,所以(中國)不用急於拋售。”艾略特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