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農民工返鄉就業情況調查:“求穩”心態明顯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4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春節過後,不少農民走出家門,開始新一年的進城打工生活。記者在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節後首場招聘會上看到,包括富士康等180多家招工企業打出“提薪牌”,薪酬普遍上調10%至30%,招聘會提供的2.5萬個崗位,涵蓋從高管到工人。與往年相比,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河南“安營紮寨”,更多的農民工首選在家門口找活幹。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提供的信息顯示: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達到2363萬人,居全國第一位。該廳副廳長韓志奎稱,2363萬人中有近一半農民工實現了省內就業,達1142萬人,比2009年增加了123萬人。

  2月10日上午,天空飄著雪花,安徽省六安市2011年“春風行動”最後一場招聘會在皋城廣場舉行。“沒想到家鄉有這麼多企業招工,有這麼多工作崗位,我得好好挑個適合自己的!”李紅麗今年38歲,曾先後在江浙的幾家服裝廠打工,她高興地告訴記者。為促進農民工就近就業,春節期間,六安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 “春風行動、走進鄉(鎮)”大型系列招聘活動,提供28800多個就業崗位進場招聘,9800多人現場達成就業意向。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處處長劉曉燕介紹説:“2010年,全省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達1300萬人,其中在省內就業的農村勞動力近400萬人,比2009年末增加42萬人。”

  地處川中丘陵地區的遂寧市,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民工潮”歷經20多年。如今在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悄然發生了變化——返鄉創業浪潮涌動,農民工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如今,該市17.3萬人返鄉農民工中,已有16.9萬人實現就地就業。

  農民工“求穩”心態明顯

  “如果有合適的工作就不去南邊了。”河南的張德志畢業後曾到深圳工作3年,月薪近5000元。他告訴記者,雖然熟練的技能讓他站穩腳跟不成問題,可是考慮到長遠發展毅然選擇辭職。“富士康、美的等南方較大企業遷到這邊,家鄉工作機會多,扣除生活成本,工資就和南方差不多了,而且離家近,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想回家發展。”此外,與以前最看重的錢、安全、待遇、社保養老等相比,記者調查中發現,在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中,他們不再單純追求收入,“求穩”的心態尤為明顯。

  春節已經過去,然而安徽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響水澗村的一批留守兒童卻比過節還要開心,問他們為什麼,孩子們高興地説:“今年爸媽在家工作,不用出去打工了!” 原來,春節期間,打工回來的留守兒童父母都接到了蕪湖市領導《致留守兒童家長一封信》,蕪湖市創業富民、小額貼息貸款以及惠民工程等政策深深吸引了大家,不少返鄉的農民工都決定回鄉創業、就近就業。

  46歲的楊明良返回遂寧前在廣東東莞恒豐傢具廠打工,月收入1500多元。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公司訂單銳減,楊明良的收入也下降了一半。2008年,他離開廣東,回到家鄉。剛回到家找工作,每次都是失望而歸。有一天,他看到勞動與社會保障局搞免費電腦培訓,就去報名學習了。“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我掌握了電腦技術,平面設計、名片設計,這些都是小菜一碟!真沒想到,對電腦一竅不通的我也能成為一家廣告公司的老闆。”楊明良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政府積極鋪路搭橋

  據了解,2010年河南省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陽光工程”和“雨露計劃”等培訓項目,努力擴大培訓規模,全年共完成近200萬人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目前已認定各類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1400多家,初步建立了農村勞動力培訓網絡。河南還為返鄉農民工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0.6億元,共扶持4.8萬農民工創業。深入細緻的政策措施使河南省農民工就業呈現出可喜變化:一是農民工轉移就業的穩定性逐步增強;二是參加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人數不斷增多,2010年外出務工人員中參加過技能培訓的為835萬人,佔總數的35.34%,比2009年提高7.13個百分點。

  2月9日,準備留在老家遂寧市工作的劉林在人力資源市場填寫了求職登記表。他説:“不用找求職仲介,不用四處收集各種招聘信息,在網上就能求職登記找工作。”去年從福建打工回來後,他來到人力資源市場登記。這張登記表能將他個人信息錄入電腦公佈在網上,只要有適合的工作崗位,企業可以通過登記表上的聯絡電話通知他。

  這僅是遂寧致力為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鋪路搭橋”的一個縮影。為整合用工信息資源,拓寬返鄉農民工就業渠道,該市通過移動通信短信平臺和報刊、電臺、電視臺及時向鄉村發佈用工信息,降低農民工的求職成本。組織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開展本地企業用工情況調查,開設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服務窗口,免費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求職登記、推薦用人單位和查詢崗位信息等服務。同時開通“12333服務熱線”,將返鄉投資者創業服務熱線納入“96196”全省政務服務熱線一號通內,重點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政策諮詢、就業援助、維權救助等方面服務。

  家門口就業之路還很長

  記者從安徽桐城市勞動保障部門了解到,桐城有30多萬勞動人口,常年在外面打工的有14.5萬人,工資和社會保障決定著去向,去向主要是北京、上海以及江浙一帶。2010年,桐城本地企業提供了8000多個崗位,但是只能招收到4000—5000人。“大夥兒就近就業主要還是有兩個擔憂,一是工資待遇上不去,二是勞動權益得不到保障。”洪建國是安徽巢湖人,2010年初來到合肥打工,他告訴記者,現在本地的工資待遇提高不少,當然還希望更高些。

  “目前,合肥各級公共服務機構正在加大宣傳力度,希望返鄉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我們也希望企業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資待遇,利用春節期間外出農民工集中返鄉的有利時機招聘人才。”合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朱正躍説。針對提高用工環境,合肥市醞釀出臺具體政策,將對影響企業用工的住宿環境、戶籍限制、公交營運、就醫就學和企業文化建設等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問題提出明確辦法。

  安徽下發的《進一步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的意見》要求全省各地建立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和統計制度,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發放《就業失業登記證》,全面落實就業扶持政策。積極引導農村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鼓勵企業對新招收的農民工開展崗前培訓或技能提升培訓,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由勞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同時明確要求擴大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覆蓋面,積極解決農民工大病醫療保障問題,及時制定和發佈工資指導線,合理提高農民工的工資待遇水平。

  河南工業大學教授李銅山認為,河南是勞務輸出大省,人多不是包袱,關鍵要把這種勞動力資源變成一種財富,從長遠來看,農村勞動力轉移根本之路還是省內轉移、省內就業。河南現在是兩條腿走路,一是走出去,二是引回來,現在來看,引回來的速度明顯加快,甚至會出現省內、省外對半,或者超過一半農民工留在省內。另一方面,近半數農民工選擇省內就業,也説明河南經濟發展很快,能夠吸收大量勞動力。本報記者 劉裕國 何聰 曹樹林 錢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