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4日 07: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的新一輪物價上漲,原因並不僅僅包含食品供給不足,還夾雜著生産成本上漲的壓力,這是通脹遲遲不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市場上諸多專家預計,今年1月份CPI即會走高至5%以上,並且整個上半年,通脹壓力都不會減退。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預計,全年通脹高點可能將出現在2~3季度之間,單月高點可能突破6%。而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判斷,2011年通脹整體上呈“前高後低”走勢,即本輪通脹的長度將是CPI在今年一季度見頂後高位震蕩逐漸回落。
“供給”“成本”雙重壓力
目前,供給衝擊仍體現為農産品價格的持續走高。從內部因素來看,由於“節日效應”,以及部分省市的旱情和南方部分地區的霜凍天氣,今年年初,農産品再次出現由於供給短缺造成的價格上漲,自今年1月7日當周至1月28日當周的四週時間內,蔬菜價格指數大漲35%,糧食、食用油、禽類、肉類的漲幅均在1%~3%之間。
從外部因素來看,節日期間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延續高漲的勢頭。主要進口農産品中,1月CBO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月環比上漲3.12%,玉米上漲6.3%,棉花上漲18.45%。
日前,發改委已發出通知,2011年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分別提高9元、10元、23元。
宏源證券分析師李偉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收購價格的上漲必將傳導至零售領域,預計年中將出現本年度CPI峰值,或由於旱情的發展,超過6%。
人們將更多的視線放在食品價格的高位起落上,其實成本型因素對通脹的助漲同樣不可小覷。去年CPI同比增長3.3%,非食品部分全年平均上漲了1.43%,僅次於2008年經濟過熱時期1.5%的增速,此外,與人力成本高度挂鉤的服務價格也出現明顯上漲。這些新的特徵與2004年和2008年高峰期所呈現的特徵有明顯的不同。
東吳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憑認為,當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因素中,除了食品價格上漲這一傳統的“週期性”因素外,勞動力成本上漲這一“結構性”的新衝擊構成了通脹持續上行的推動力。
他並稱,成本推動主要體現在人力成本上漲這一方面,人力成本的上漲將推動從生産資料、加工、運輸和終端銷售各個環節的成本上漲,最終表現為物價的螺旋式上升。
一季度CPI恐維持高位運行
今年是財政政策擴張基調不改,同時交織“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投資易升難降、信貸尾大難掉,這些都會都成為增大通脹壓力的因素。
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經濟學家預言,1月信貸將超過1萬億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稱,企業一般在年初提出資金需求、銀行也傾向於“早放貸、早收益”,加上去年底遺留的信貸需求在今年初集中投放,這一季節性規律決定了新增信貸往往在年初大幅增加,但根本原因還在於當前實體經濟需求強勁。
王憑表示,綜合考慮當前物價上漲呈現的成本推動和農産品供給衝擊特徵,本輪通脹的慣性將明顯加強,整個一季度CPI同比增速將維持高位運行,預計1月CPI在5.2%~5.3%左右,2月CPI同比在4.7%左右,3月再次上行至5.8%~6.1%的年度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