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拿出更嚴厲手段清退非房地産主業央企退出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4日 0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赤擇遠

  去年3月,國資委提出,除16家以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外,還有78家不以房地産為主業,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産業務。但是,在即將滿一年之時,我們看到,還是有不少央企“清而不退”。

  “清而不退”,原因何在?筆者認為,這其中至少能説明兩點,其一,就是房地産行業已成為暴利行業,是一塊“大肥肉”,大家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其二,央企不以實業立足,轉而謀求以資産價格的上漲追求高額利潤。

  房地産行業何以成為“香餑餑”,是因為其可觀的利潤。利潤來自哪?不斷飆升的房價是很大一部分。同時,央企借壟斷優勢積累了豐厚的利潤,可以得到廉價的資源,但激勵機制無法跟上,因為央企管理層傾向於把凈利潤用於再投資而不是分紅,一旦分紅會導致管理層可支配資源的下降。而房地産市場能夠把權力、資源、收益與潛規則結合得天衣無縫。

  面對不斷飆升的房價,很多人是怨聲連天。特別是對那些收入不高但又有剛性需求的年輕人而言,想要買套房,實在是可望而不可及。記得此前有一個説法,就是“丈母娘推高房價”,回過頭來看看,也確實不假,因為在筆者身邊,就有這麼個活生生的例子:準老丈人非要準女婿在北京買一套房才能嫁女兒,美其名曰“增加點動力”,但僅憑準女婿目前的工資水平,不吃不喝一年或許才能夠買到一個稍微像樣點的洗手間。

  房價不斷飆升,影響的不只是百姓,也會影響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央企理應&&遵守中央政策,起到表率的作用。如果央企繼續搶地、製造地王,只會給民眾傳遞錯誤信號,損害國家政策的公信力。央企有其自身的定位,本來就應該固守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而不應該借助政府行政資源和國家資本在房地産市場形成獨大局面,與民爭利。

  不以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必須退出房地産。如果他們繼續“清而不退”,筆者認為國家有必要出臺更嚴厲的措施。除了行政命令之外,斷絕央企過多的優惠政策與資金,提高融資成本,輔之以考核方式的變革,才能收些微之效。同時,對中央企業投資房地産的行為給予規範,通過強有力的政策,鼓勵中央企業向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真正發揮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否則,嘴裏嚴厲,手下慈愛,優惠盡享,央企將繼續在投資市場、在房地産市場飛奔。

  當然,央企退出房地産市場對穩定房價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房地産市場調控卻絕非央企退出就能解決的。這方面,政府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提供多層次住房體系。同時,央企涉足房地産應該更多地向社會責任傾斜,可以讓他們涉足房地産,特別是那些主業是房地産的,應該轉型,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向社會保障房建設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