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評論:用工荒不等於缺人 也和缺德有關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2日 13: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一年一度用工荒,初七到正月十五是個季節性高潮,而今年似乎愈演愈烈。有分析説以前東南沿海的珠三角等地是農民工需求大戶,如今隨著經濟發展,中西部地區加入了爭搶農民工的行列,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門口就業。

  用工荒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今天的《廣州日報》説用工荒傳遞出“積極信號”,農民工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但是今天的《京華時報》卻説,用工荒之下沒有受益者,而是在傳遞産業結構之痛和教育不公之殤的“危險信號”。

  身處爭議中心的農民工管不了積極抑或危險的文字遊戲,他們只會奔著工資高、待遇好的地方去。例如《新京報》報道説,在很多地方遭遇用工荒的同時,北京職介部門監測到的來京農民工數量並未減少,而且呈現小幅增加的趨勢。今年,北京最低工資標準從每月960元上調到1160元。多名求職者稱,最低工資上漲刺激他們提前回京找工作。

  加快産業調整,把大量使用農民工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升級為知識密集型産業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在北京、廣州、深圳、上海等諸多大城市,都顯示保安、餐飲、家政、物流等職位需求量大——這一點和“産業結構之痛”關係不大吧?

  用工荒不能全靠産業升級來解決,因為它不僅僅是“缺人”的問題。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記者走訪深圳多家人才市場,發現企業都説“最缺的是普工和服務員。”但是很多新生代打工者卻説:“我不想做普工,希望找到技術高待遇好的工作。”而《華商晨報》也報道説,在建築工地粘磚的工作一天能掙500到700元,但是年輕人嫌休息時間少、工作條件惡劣,根本不願來。

  顯然,所謂的用工荒,在一定程度上僅僅是指:想雇到“吃草擠奶”,住棚屋而且週末不休息的人,有了很大的難度。

  舉例來説,很多農民工都是在建築工地就業,而大多數工地的生存和工作環境,則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在美國,建築工一般都有自己的住處,每天工作8小時,早上來上班,下班走人,跟其他工薪族區別不大,而且週末節假日全休。有的建築公司也會提供集體宿舍,其中空調、衛浴設施齊全。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安全防護管理嚴格,因工受傷可以得到高額賠償。

  東南沿海的製造業賺了多少錢咱們説不準,但是隨著一線城市房價飆升,開發商肯定賺得盆滿缽滿吧?那麼,在烈日下攀爬腳手架的農民工分得了多少好處?福利是否有了改善?

  有媒體説:長久以來,數以百萬的農民工為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卻長期得不到足夠的關懷。當出現了更多選擇機會時,他們中的許多人便以毫不留戀的姿態迅速離開。

  所以,破解用工荒,或許不必談什麼經濟理論,而只要拿出良心,從不再“缺德”做起。

  本報評論員 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