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2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證券時報網 官方微博 var tblog_skin=6;//設置模板 var tblog_channel=31;//設置suda統計參數
作者:朱平
央行再次上調利息,雖然這在投資者預期之中,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中國這次真的是在告別過去那種高增長低通脹的年代了。加息只是手段,減小通貨膨脹,尤其是通脹預期才是目的,所以投資者對這個數據可能不是很關注,通脹數據才是決定經濟是否見底的根本。
為什麼會有通脹呢?一般經濟學家,都認為貨幣發行過多導致了通脹,但實際上,中國通脹的主要原因是農産品在漲價,而這與貨幣其實關聯並不是很大,與貨幣關聯度大的房地産價格上漲並不在通脹數據之內。實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國際貿易的興盛和金融管制的放鬆,全球貨幣的增長速度一直比經濟增長的速度多一個量級,但全球卻經歷了一個美妙的高增長低通脹時代。所以至少可以看出,貨幣的增加並不天然導致通貨膨脹。
經濟學中有一個供給學派,他們認為通脹的原因是供給不足,只要供給充足是不會出現通貨膨脹的。人類的消費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基本生活資料消費的有限性,也就是説人均食品、人均能源、人均生活資料的消耗是有上限的,形象地説,人再富,一天也不會吃八頓,睡覺上半夜睡一張床、下半夜睡一張床。供給學派對通脹的理解是,只要供給的增長超過有效需求的增長,就不會出現通脹,貨幣的多少則不是關鍵因素。所以我們知道美國的基尼系數其實和中國差不多,只是美國的窮人仍然有房住、有免費食品領、有車開,美國的通脹也一直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從中國的經驗看,近十年,基本生活品的漲價雖然不小,但以房地産為代表的投資品的上漲才是主要的上漲品類,幾乎與貨幣量的增長成正比;另一個漲價的主力品種,則是富人消費的非生活必需品,如高檔白酒、蟲草等。這正好説明貨幣的增加,並不會使各種商品價格同比增加。
中國居民收入的偏低,是過去中國低通脹的主要原因,中國人均收入只佔GDP的40%,遠低於國際上60%以上的水平,這壓低了中國人對必需品的需求,使得中國産能總是處於過剩之中。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通脹現在仍是可控的,加息使經濟減速,通脹便會下行,在中國人均收入低於人均GDP50%的情況下,通脹幾乎都是短期的。而目前的通脹很可能是由於經濟增長速度過快,中國勞動力供應已不適應10%以上的經濟增長,勞動力供給不足,導致工資快速上漲,而工資上漲過快導致需求增長,雖然中國産能過剩,但農産品供需是平衡的,這是中國通脹主要由食品引起的主要原因。
有一個讓人心酸的問題,人一輩子的醫藥費大致會如何支配。答案是,可能90%以上的花費會在最後三天。其實最後三天的花費幾乎是無效的,所以真正的窮人不會花費,他們會選擇放棄治療回家。對於通貨膨脹的終極解決之道,也同是如此,只要能夠提供足夠的食品、住所和生活資料,通貨膨脹就能像天花一樣在地球上消滅,這也是中國治理通脹的最終出路。所以,可能再過十年,解決住房問題之後,雖然那時可能會出現一次類似日本的房地産危機,但就像日本上世紀90年代以後一樣,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反而會大幅攀升。解決了基本生活要素之後,增加的供給就像那些不能讓人起死回生的藥品一樣,耗費了大量的錢財,但卻是可有可無。這對投資者而言,預示了兩個不錯的投資方向:一是增加勞動生産率的投資,是今後最有吸引力的投資之一,因為勞工的短缺會使這些投資前景廣闊,而從去年底開始的高端製造業的行情,正是這個方向的體現。其次,那些可有可無的非必需品也將是長期投資的方向,這包括藝術品、奢侈品、保健品、電子消費品等等。(摘自朱平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