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冬麥主産區大旱凸顯中國糧食生産水利軟肋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0日 20: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記者 劉寶森 王亞光 呂秋平)儘管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10日迎來了降雪,但對山東、河南、河北等數月未見一滴雨的旱區來説,毛毛小雪顯然不能徹底緩解旱情。農民們依然在田頭抗旱,期盼幾十年一遇的大旱不要影響小麥的收成。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王溝鎮南楊莊的麥田裏,農民李公善扯著胳膊粗的塑料管從600米開外的河道裏抽水澆田。不遠處,幾臺柴油機轟鳴,爭先恐後地從幾近見底的池塘裏抽出混著泥巴的渾水,順著塑料管流進麥田。

  氣象部門監測顯示,李公善所在的山東省目前正在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乾旱威脅。自2010年9月以來,山東累計平均降水量僅12毫米,比常年偏少85%。據農業部統計,截至2月9日,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甘肅、陜西等8省冬小麥受旱面積達11595萬畝,其中嚴重受旱面積2536萬畝,受旱面積佔8省冬小麥播種面積的42.4%。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認為,中國水利建設長期存在“歷史欠賬”,中國農業“靠天吃飯”的情況尚未根本改變。多年不遇的大旱,更是凸顯糧食生産在水利方面的“軟肋”。

  馬曉河説,水利是農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中國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少,水利設施薄弱,與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在南楊莊,由於地塊距離池塘較遠,溝渠年久失修,早已失去通水功能。村民不得不花大價錢購買輸水管。村民李傳祥説,現在管子每米4.5元,從河裏抽水需花約2000元買水管才夠長,而種糧一年的純收入每畝也只有400元。

  夏糧約佔中國全年糧食總産量中的四分之一。馬曉河説,降水減少會影響小麥的分蘗,分蘗少,就意味著小麥長成的麥穗減少。如果不採取人工抗旱措施,小麥的産量將會受到影響。由於中國冬小麥主産區持續乾旱已對夏糧生産構成嚴重威脅,農産品價格繼續上漲預期增加。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29日正式發佈的2011年“一號文件”中提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關係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係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文件提出力爭今後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10年總計投入將達到4萬億元。

  一些地方已開始挖渠清淤,積極抗旱。在旱情達到200年一遇的山東濟寧市,嘉祥縣金屯鎮楊西村8日從村邊的洙水河邊新挖出一條50米長的引渠,解決了水源距離耕地較遠引水難題,4台大型水泵正開足馬力向灌渠裏抽水,用於灌溉麥田。楊西村黨支部書記西登記告訴記者,全村800畝麥田,已經澆了近200畝,估計全部澆完共需要6天。

  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新聞發言人尹長文説,山東省正在緊急建設一批抗旱應急水利工程,預計可新增供水能力1.91億立方米,全省計劃2月底前新建水源845處,延伸470處遠距離輸水管網,並落實好充足的拉送水車輛。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産的扶持力度。其中包括中央財政預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億元,主要用於冬小麥主産區農民購置抗旱節水機具補貼;再安排中央投資20億元,繼續用於旱區大型灌區改造骨幹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等。

  馬曉河認為,去年春季中國東南地區的旱災使農業損失嚴重,今年北方又遭遇大旱,這暴露了中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也充分説明中央“一號文件”側重水利建設的必要性和正確性。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理事、山東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秦慶武指出,中國糧食生産主要內部消化,出口量不大,但如果世界市場預期中國糧食減産,進而加大進口數量,可能對世界糧食價格産生影響。總體來看,流動性過剩、農産品價格一直高位,對旱情的心理預期等因素疊加,都將造成糧食價格一段時間將處在上升的通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