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0日 15: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得到極大提高,社會財富大量涌現,但是,財富分配不均日益加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資研究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收入最高和最低行業的差距已擴大到15倍,躍居世界之首。
近20年來勞動報酬佔GDP比重大降
根據省際收入法GDP構成數據,我國勞動者報酬佔GDP的比重1990年為53.4%,1995年為52.8%,2000年為51.4%,2006年為40.61%,2007年為39.74%。2000年到2007年,勞動報酬佔比下降了11.66個百分點,其中,2004年,國家統計局把個體經營業主的收入從勞動報酬轉為營業利潤,然而,這並未改變2004年之前勞動報酬比重不斷下降,2004年之後勞動報酬比重仍下降的總體趨勢。
而且,勞動報酬總量佔GDP的比重下降,還不足以説明普通職工收入的變動狀況。如果與上世紀90年代初期相比,還應考慮勞動報酬的結構性變化:一是上世紀90年代初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工資差別不大,企業經營者與普通職工工資差別不大,且那時企業職工基本不繳納社會保險費;二是1998年以來機關事業單位多次增長工資,而企業中經營職位和一般職位間收入差距目前普遍在20倍以上;三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國有行政性壟斷行業職工工資增長過快,行業平均工資差距從2倍左右擴大到6倍以上;四是目前企業職工工資總額中還包括要繳納約佔基本工資10%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可以斷定,近20年來,企業普通職工的實際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是大幅度下降了。
初次分配不公造成行業差距拉大
統計顯示,初次分配中農民工工資長期被過分壓低。2008年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東莞、上海、無錫、蘇州、寧波等長三角、珠三角九個城市,出口加工企業中農民工平均工資與當地城市職工平均工資相比,很少超過40%的,差別最大的東莞,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每月3293元,農民工是971元,不到城鎮職工的30%。
在供大於求的條件下,一般勞動力價格會被壓低,工資水平相對較低有其部分合理性。而我國至今尚未形成完善、有效的集體談判機制。同時規範初次分配的勞動法律法規也沒很好落實。例如在最低工資、最低勞動條件確定等方面,政府雖然有相關規定,卻疏于執行和監管。
此外,初次分配中行業收入差距過大。根據去年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中國證券業的工資水平比職工平均工資高6倍左右,收入最高和最低行業的差距達11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資研究所發佈的最新數據,這一差距又擴大到15倍。如果把證券業歸到金融業一併計算,行業差距也高達6倍。其他市場經濟國家的行業收入差距,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保障研究所提供的資料,2006-2007年最高和最低行業工資差距,日本、英國、法國約為1.6-2倍,德國、加拿大、美國、韓國在2.3-3倍之間。從目前的資料看,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已躍居世界之首,已經超過巴西。如此巨大的行業收入差距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嗎?顯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市場準入方面的行政限制帶來的。
政府應在二次分配上做“縮小”文章?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宋曉梧認為,提高勞動報酬在一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可以有所作為,而且必須有所作為,但主要不是依靠層層落實行政指令的方式去作為,而是要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上下功夫。
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編輯出版的《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08)》分析認為,行政性壟斷行業的收入有三分之一是靠各類特許經營權獲得的。再深入分析還有資源稅、資源産品價格等問題。打破行政性壟斷,合理調整行業之間的收入水平以及推進與此相關的資源稅、資源産品價格改革當然是政府的責任。
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勞動力長期供大於求,勞動報酬低是市場供求規律決定的,政府不能干預一次分配,調整收入分配關係主要應在二次分配上做文章。這種分析只看到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數量特點,忽視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制度特點。按照人口增長態勢,從1980年改革開放直至2020年左右,我國都處在勞動力總量供大於求的狀態,這是對勞動力市場的數量分析。與此同時,我國的勞動力資源正處在由政府統一配置向市場配置的轉型期,這是對勞動力市場的體制分析。把體制分析與數量分析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探討我國的勞動報酬問題。而認真分析近年來一次分配的現狀就不難發現,勞動報酬過低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勞動力資源配置轉型不到位,勞動力市場運行不規範,市場機制沒有充分、合理髮揮作用的結果。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