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丁婷婷
有一段時間每次去肯德基的時候,肯德基員工總會説:“捐一塊錢吧,我們會代您捐給有需要的人。”每次我都會在付賬時習慣性地多掏出一塊錢。有一天,朋友説:“你這也太小氣了,為什麼不捐十塊呢?”
好吧,我承認我不願意掏出十塊,這會讓我下次再來肯德基的時候不願意再捐。十塊錢的慈善對於我來説不可持續;而一塊錢只是舉手之勞,事實上一個月內我的捐助總額居然超過了十塊。
在我開始掏給肯德基第二個十塊時,李連杰突然跳出來冒了個泡:壹基金成功轉型為公募基金會,可以向社會公開募款。
很像B2C的模式,壹基金的宗旨是每個人每個月捐一塊錢,讓每點微小的貢獻,匯集成一條浩瀚的援助長河,這就是所謂的微慈善。
我仍然在習慣性地捐“一塊錢”,而我的朋友安豬則在費盡心思地把這些從民間收集起來的點滴捐助通過“分銷渠道”送達到需要者手中。安豬是公益組織“多背一公斤”的發起人,從2004年到現在,他“忽悠”了不計其數的城市青年將書籍和學習用品塞入行囊,像螞蟻搬家那樣奔赴郵局鞭長莫及的山區,遊山玩水同時播撒善意。
“多背一公斤”有龐大的志願者群體,各地的志願者會將學校的信息和所需的東西傳到多背一公斤的官網上,然後相關數據都會迅速發佈,然後各個城市“分舵”的志願者們會選擇其中一兩所學校所在的地區作為下一次旅程的目的地。迄今為止,一共有1208所學校從中受益。
安豬這個公益組織成功組建的秘訣是“讓參加者能從活動中得到快樂而不是負累”。所以,從建立之始,“多背一公斤”就和“同情、可憐、給予、救助”等傳統中國式的慈善觀分道揚鑣,將旅行和慈善結合在一起,旅程的前半段做公益,後半段遊山玩水,試圖用輕鬆愉悅取代責任感或者使命感,因為只有讓大家感受到快樂,才會不斷地有新鮮的血液進來,團隊才能迸發出持久的生命力。
快樂地做著微慈善的安豬也一度很煩惱。他對李連杰的壹基金此前所遭遇的困難感同身受。壹基金的執行主席周惟彥在轉公募的發佈會説過這麼一番話:“壹基金計劃借母體紅十字會的公募牌照來募款,善款進入母體專戶,使用時需走母體的內部財務流程,後者的資金使用範圍較狹窄,支出並非隨意。以2008年汶川地震後壹基金籌集的善款為例,其中,僅200萬元由壹基金自己操作,剩下的4000萬元全交由紅十字會支配。”
如何將籌集的物質善款在自己組織的監管下高效及時地送達需要者的手中是一個難題。他在博客裏面曾經這麼寫道——“如果我用傳統NGO的方式來做的話,結果會是什麼?也許是在2004年抱著計劃書的10.0版胎死腹中,於是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多背一公斤’這個詞;又也許經過幾年的‘正規化’運作後,成為了一個非常主流(同時又是非常平庸)的NGO。”
壹基金選擇了轉公募並且成功了,所有的資金物資全部都可以得到該組織的監管,而安豬則選擇了最笨的方法——將實物親自送到鄉村去。
這些大型的或草根的慈善公益機構正在竭力使自己在保有和送達愛心上更具有公信力。但是,對於那些“主流”的公益組織來説,由私募走向公募顯然更理想,這意味著可以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大展拳腳,李連杰的成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但是深圳民政局局長卻謹慎表示,公募基金會註冊的門斷然不會就此打開。
我的另一位朋友大漠一度對官方的慈善組織缺乏信任感,因為他們不會給他看錢都被使到哪去了,他在青海捐了五所學校,全部是自己扛著現金過去。
對掏了錢的民眾,他們應該有權利選擇更有效的機構將自己手中的一塊錢真正送達給有需要的人。我期待多一些這樣的機構,讓我有更大的選擇餘地。
《第一財經日報》全年訂閱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