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銀行短期理財産品高門檻 普通投資者望之興嘆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1日 09: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相對於股市、期市,銀行理財的風險較小,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要求較低,是普通工薪階層較為理想的投資渠道。然而,仔細打量,這些銀行理財産品的適用面十分有限,並不能滿足普通收入階層的投資需求。眼下,銀行普通理財産品的門檻很高。5萬元起步,10萬元尋常,一些短期高收益産品的“入門價”更是高達數十萬元、上百萬元。VIP、高端理財……一副副“貴族面孔”,令普通投資者望之興嘆。

  某些理財産品過於複雜,也令不少投資者望而生畏。陌生的金融名詞、“彎彎繞”的業務流程以及繁複的責任義務表述,讓人云裏霧裏,就算有勇氣投資,賠了或賺了,都只能憑運氣。事實證明,2010年,許多銀行承諾的“預期”並未兌現——近3500個到期的理財産品中,七成跑輸全年的CPI指數,部分産品甚至跑不贏銀行存款。這其中,不知有多少人是禁不住“彎彎繞”,對“賠本”毫無心理準備。

  不可否認,高端理財的市場空間很大、利潤誘人。但就目前國內“金字塔”式的收入分配格局來看,大量略有閒錢的中低收入家庭需要的是低門檻、好操作、容易懂的投資理財産品。而現在的許多金融機構,並未屬意滿足多層次的市場需求,而是把興趣放在那些功能齊全、概念時髦的金融産品上。比如:健康保險計劃都被捆綁投資型壽險銷售,就算你只想“保健康”,也不得不每年掏出幾千元,被強制“保險理財”。再如,金價一走高,銀行就扎堆發行挂鉤黃金的理財産品;能源、大宗商品一漲價,便又急忙去挂鉤開發。這些“看上去很美”的産品,其複雜的參與率、收益率計算公式,連銷售人員都“很難説清楚”,對銀行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也提出嚴峻挑戰。國際金融危機使西方金融界飽受“衍生”之苦,金融家們大聲疾呼銀行回歸傳統的運作模式,讓産品和銷售渠道都趨於簡單化,“連語言、信息也應該更加簡單化,讓人們真正了解到他們買的是什麼産品。”

  “簡單”未必沒有效益。近年來,國內一些保險公司紛紛“下鄉”,用十幾元、幾十元一份的小額保險撬動了廣闊的農村金融市場。他們的做法值得借鑒。愛默生説:“能夠簡單便是偉大。”但願五花八門的理財産品能刪繁就簡、返璞歸真,走上親民路線。

  臨近春節,銀行理財市場的火爆場景又開始出現。數據顯示,從1月8日至除夕前,委託期在1個月之內的銀行理財産品合計百餘款。無論是長期理財,還是只有1周的超短期産品,各銀行所聲稱的“預期收益”十分誘人。在通脹預期不斷強化、股市衝高乏力的情況下,這樣密集上市的銀行理財産品,對剛剛拿到年終紅包、尋找投資機會的人們來説,不是正中下懷嗎?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