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CNTV名家專欄 >

馬光遠:讓改革重新上路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0日 17: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網馬光遠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馬光遠 經濟學博士

  備受矚目的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0日在京召開。在此之前,1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就明年經濟工作的核心議題予以定調,會議在“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的框架下對明年的經濟工作予以具體部署。

  不同於以往,2011年不僅是宏觀政策告別危機,回歸常態的一年,更是攸關中國經濟和社會未來的“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面對國際經濟的暗淡前景和國內不容回避的通脹壓力,如何在穩定經濟增長、管好通脹預期的同時,果斷開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結構調整的步伐,為“十二五”開局之年奠定政策基調,各界滿懷期待和關注。

  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的主基調,明年經濟工作的主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與之配套的政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走向穩健”,其最大的寓意在於經過兩年的“特別護理”之後,中國經濟正式告別金融危機的影響而進入後金融危機時代,以保增長為重中之重的危機政策開始讓位於以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為基本要義的正常管理,積極的貨幣政策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實事求是地講,以“積極財政”和“寬鬆貨幣”為典型特徵的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對於確保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蘇,盡可能減少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立下汗馬功勞。

  但是,在確保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避免中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同時,反危機政策的負面效應亦不能低估:其一,兩年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得中國貨幣的投放量目前已經達到70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一的貨幣投放大國,巨大的貨幣投放導致物價上漲加快,使得管理通脹預期已經成為中國目前經濟領域的頭等大事;其二,得益於寬鬆貨幣政策,以房價為代表的資産價格泡沫依舊高位運行;其三,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債務效應”開始凸顯,地方融資平臺指數級擴張,債務劇增,為中國經濟埋下了巨大的債務地雷;其四,反危機政策過於關注增長,對經濟結構調整、收入分配破題和關鍵領域改革造成了極大的“擠出效應”。

  就此而論,201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是為明年的經濟工作定調,更是為“十二五”真正起航謀篇佈局,既要解決中國經濟的近憂問題,如通脹預期,更要解決中國經濟的“遠慮”問題,如發展模式的轉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動和反壟斷等關鍵領域的改革,其歷史使命遠非外界所概括的“穩增長、調結構和遏物價”如此功利和簡單;而是真正拿出魄力和勇氣為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轉型“殺開一條血路”,讓改革重新上路,讓“十二五”真正成為中國經濟史上承上啟下,解決公共産品短缺、財富分配不均和産業升級等一系列難題的五年。

  就政策的側重點而言,鋻於目前嚴峻的物價態勢和以房地産為主的資産價格泡沫的危害,形成治理物價的長效機制,切實下決心解決房地産泡沫的隱患,應該成為重中之重。因此,在貨幣政策上,應該通過綜合運用包括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和利率等工具,回收流動性,實現貨幣政策回歸“穩健”。長期而言,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本著長遠結合的原則,切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優化需求結構。特別是2011年,一定要出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扭轉收入差距繼續拉大的態勢,在關鍵領域的改革上,重啟國企戰略性調整的步伐,遏制“國進民退”的趨勢。同時,通過加快公共財政的建設步伐,改變地方財政對土地的依賴,擺脫中國經濟對房地産的依賴,避免經濟因房地産投機過重而出現的“沙漠化”和“空心化”危機,在全社會形成投資實業的氛圍;通過戰略新興産業等的拉動,實現産業的強勢升級,使得中國經濟在增長質量、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乃至關鍵領域的改革方面都取得明顯的突破和進展,為中國在“十二五”真正步入中等發達國家奠定良好的經濟、法治、民生和産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