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CNTV名家專欄 >

劉戈:吉利的轉型是我國經濟轉型的一個樣板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0日 14: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汽車綜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資深評論員劉戈,日前在廣州舉行的、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舉辦的“吉利戰略轉型成果研討會”上認為:吉利己進行三年多的戰略轉型所帶來的成果代表著國家經濟結構戰略轉變的過程,並對中國經濟轉型起到了很好的樣板作用。

資深評論員劉戈發言

  劉戈在會上評論道:目前中國經濟最緊迫的任務就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國經濟能不能走過這一道檻,以前我們完全是信心十足的,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也不是那麼簡單。如果這個檻過去了,日本和韓國就是我們的未來;如果這個檻過不去,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就是我們的未來,就是這麼簡單。這是一個巨大的、需要我們跨越的檻。所以我們的十二五規劃,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這樣的內容作為眼下抑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等問題的關鍵。那麼結構調整應該怎樣調整?那就是從過去高耗能、低技術、弱管理、低附加值,轉向低耗能、高附加值、強管理和高技術,而這種轉變既是現在每個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轉變的必須。在這方面,吉利的戰略轉型走在了許多企業的前列,其反映出來的成果代表了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轉變的過程。

  舉一個例子,這種轉變是怎麼樣實現的呢?我記得去年,也就是2009年,中國的鋼産能是5億6千8百萬噸。如果全部做成現材,每噸鋼的價格是3500元;如果做成用於製造機械無齒輪的鋼,是每噸5500元;如果再做成齒輪的話,就是1萬5千元;如果做成汽車,做成吉利以前的美日等車型可能就變成每噸3萬元;但做成吉利現在的帝豪,平均下來應該6萬多元。再大膽想象一下,如果把它做成沃爾沃S80,每噸則高達40萬元。這就是一個經濟結構轉型的國家。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每噸鋼能生産出的價值是多少呢?現在非常可喜的是,吉利在2007年開始進行這樣的轉型,2008年金融危機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這個時間我們在思考,整個中國製造業和中國的經濟都面臨一個下半場怎麼踢的問題:上半場踢很好,從一窮二白30年時間發展出一個巨大的製造業。但是這個製造業儘管我們認為很大了,仍然還沒有超過美國,美國現在仍是世界上第一製造大國:他佔19%,我們是18%。明年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正式進入中國製造下半場。我們所有的製造業應該向高端來發展。可喜的是,吉利自己提前主動進入這個過程。

  吉利的戰略轉型可以説是內外兼修。從內部上來説,及時放棄掉了過去“老三樣”,把每噸鋼鐵3萬元提升到6萬元的水平;從産品上淘汰過去産能。去年,我也去吉利工廠看過,由於後發優勢,現場所有加工設備和檢測設備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另外一個就是練外功,這幾年吉利收購澳大利亞DIS,緊接著又收購了沃爾沃,而且是百分之百的收購。

  目前,我們幾大幾小汽車集團,這麼多年來都是走以市場換技術路線。但是,走的很艱難,因為都是一些有限的投資,技術永遠處於緩慢消化過程當中。吉利的行為,給我們儘快怎麼樣由上半場踢法轉變成下半場的踢法提供了經驗:如果上半場比衝勁、志氣、勇猛,那麼下半場才是比真正的技術和各方面綜合能力。有了這樣技術型的元素,才能真正使中國製造業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