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0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紅週刊》特約 劉思恩
我是80年代的圍棋迷,當時棋迷們的追星目標是日本的“超一流”。六位高手不僅棋藝高超,而且各具特色,比如大竹英雄的“美學派”、武宮正樹的“宇宙流”、趙治勳的“鼴鼠流”等等。現在回頭想想,棋手的風格差異,與其説是對技戰術的理解造成的,不如説是更多受到其生活經歷的影響。
大竹英雄是那堆人的大師兄,從小威望高,成名也早,所以很可能有點孤芳自賞的臭美傾向,希望從頭到底控制局面,形勢不好就早早認輸,風度重於勝負。武宮正樹的生活環境類似大竹,所以棋風上也相近,“宇宙流”的實質是控制外勢,掌握攻擊的主動權,不願意茍且偷生。與上面兩個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旅日韓裔棋手趙治勳,此人十歲不到就離開父母,到異國他鄉獨自闖蕩,孤獨感和不安全感很強烈。所以他下出的棋也比較激進極端,經常是拼命搶實地,然後挖空心思逃孤棋。他碰上武宮正樹,十之八九要演一齣“官兵捉強盜”的好戲。同是外籍棋手,林海峰的棋風就比較溫和,可能一來林海峰是中國人,二來林海峰旅日後生活壓力比趙治勳小些,同齡競爭也不很激烈,所以下棋不會極端地“滿倉”或者“空倉”。
其實炒股票的風格和棋風的形成一樣。根據技戰術需要而理性歸納出來的少,而根據各人生活體驗而感性總結出來的多。像我這樣在94、95年入市的股民,經歷過無厘頭的暴漲暴跌,在市盈率100多倍時追過漲,也在市凈率0.5倍時割過肉,更見識過上市公司和監管部門出爾反爾的諸多先例,所以對所謂的投資價值不屑一顧。尤其是做空時義無反顧、一刀割清,但建倉時瞻前顧後,猶猶豫豫。
相反,一空倉就渾身難受的人,大多是剛進市場就碰到牛市,發現自己所學的書本知識和真實市場規律很吻合,而且靠這些互為印證的秘籍法寶賺了不少錢。這種人即便以後再碰到兩、三年市場轉型,價值體系紊亂,他們也不會責怪市場有什麼錯。
説得更寬泛點,投資的風格和這個人及其背後家族在社會變革動蕩中的體驗也有關。起點低但是一路往上走的人,對社會發展始終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股票和房産不僅是他們的投資對象,更是他們的生活信仰。而有些人在社會變革中吃苦頭較多,那就會更珍惜現金的安全,堅信社會財富的不斷重新分配是常態,而投資的收益和財富的累積只是鏡花水月。
到底誰會成功?我覺得這是一個無法先驗的問題,只有靠時間去證明。六大超一流各領一時風騷,持偏狹人生態度的人也總會有幾年得意、幾年落魄。這種不可知,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