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從2010到2011 573億收藏市場的隱憂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8日 2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袁朱比

  2010年,穿梭在各大藝術品拍賣現場的老藏家幾乎都在感慨藝術品拍賣的火爆:億元呼聲不斷,白手套專場掌聲頻頻,新買家一齣手便豪擲千金,來自電視、網絡的各路媒體記者更是逢重要專場便早早架好攝像機,嚴陣以待。誰都不能否認2010年秋季是藝術品拍賣市場創紀錄的一季,但究竟藝術品拍賣火到什麼程度?書畫是否能延續天價神話?瓷器是否成為下一個關注焦點?犀角雕、黃花梨、文房清供等等,誰能成為新的增長點?而當代藝術是否反彈?從日前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出爐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中,我們似乎看到了這不正常的巨大市場背後的種種問題。

  2011,“虹吸效應”還將繼續

  2010年秋拍持續性量價齊增,各品類高端藝術品的成交單價屢破紀錄。秋拍單季成交372億元,全年成交總額達573億人民幣,較2009年全年225億人民幣的成交額有超過150%的增幅,遠遠高於其他經濟門類增幅和漲勢。

  藝術品市場裏的資金是哪來的?這些資金與其他投資門類的資金有何相關性?2010年流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明顯受到流動性過剩及房地産和股票市場資金擠出效應的影響。從個人收藏者的角度看,大家對以5.5億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感到吃驚不已,但是以宏觀經濟資金流動的角度觀察,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成交總額的573億依然不過是金融投資市場溢出資金的冰山一角。

  從藝術品交易領域本身而言,2010年秋季有16件單件成交價格過億的拍品,高價品類集中在古代書畫及官窯瓷器上。截至2010年秋,中國藝術品高價拍品前100名榜單中,38件為古代書畫作品。究其原因,可以説是由於前一年高價成交所形成的傳播影響和放大效應使沉寂多年的世家舊藏為前所未見的高價效應而心動,流入市場套現。這種市場的“虹吸效應”使一些平時沒有拋售意願的舊藏流向市場。在今後的一年裏,我們可以預期將會持續有一些深藏多年的珍稀藝術品為高價所誘,繼續流入市場。

  “博傻”現象傳染藝術圈

  2010年秋拍中國書畫一個板塊支撐了總成交額的59.01%。由於中國古代書畫在市場中的大量成交和壓倒性優勢,拍賣機構及藏家也在小心翼翼地尋求其它有潛力的板塊和門類。一方面為藝術品市場投資中的板塊輪動預做鋪設,另一方面也是力圖對藝術品交易的均衡發展做出更為平衡的配置。有鋻於此,有的拍賣行推出了中國古琴專場,有的推出黃花梨專場,還有的拍賣行繼續堅持系統推出文房清供專場,這些努力都為今後藝術拍賣品類的平衡及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2010年拍賣市場中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在古代書畫屢創高價的帶動下,大量的各個歷史時期、各種藝術質量、真贗混雜的古代書畫作品紛紛入市,其影響所及也直接延伸到近現代書畫交易狀況。這種蜂擁而至的營銷狀況使拍賣行根本無從做出嚴格細緻的鑒定,購買方在信息爆炸的狀態下也無從做出理性審慎的選擇和判斷。學術標準和傳承出處的系統整理有待加強。盲目投機行為容易導致金融及投資領域中的“博傻”現象傳染和蔓延到藝術品交易領域中。可以説這種現象的存在使成交總量中相當一部分交易將在今後市場日趨成熟的過程中逐漸轉化為沉沒資本。這種現象將會影響整個古代書畫,乃至中國書畫板塊的信譽及可持續發展。

  珍精稀品高價成趨勢

  展望2011年的趨勢,在宏觀經濟層面,銀根緊縮,政府對流動性過剩的控制措施會使民間盲目遊資適度減少,與此相關的那些由於投資渠道狹窄而盲目流入藝術品市場的投機性資金也會相應減少。就藝術品市場本身而言,由於天價成交的傳播效應會繼續有沉寂多年的世家舊藏由於獲利可觀而陸續流入市場,這將繼續支持2011年藝術品市場依然有精品可拍賣,依然會延續2010年的珍精稀品高價成交趨勢。同時,2010年被媒體描述為“藝術金融的創世紀元年”,藝術品投資作為資産配置的設置越來越深入人心,逐漸為財富階層所接受。

  較之前五年、十年的藝術品市場狀況,藝術品的收藏和投資行為日益由財富階層的個人愛好逐漸轉化為一種企業行為。大量的銀行對藝術品投資一方面顧慮重重,一方面躍躍欲試。其中鑒定、估值、藝術品保險、金融質押貸款等種種金融業務在市場的巨大需求和壓力下日漸進入各種專業人員的視野。可喜的是,相對於藝術品市場上個人投資的盲目性,金融機構、學術機構和文化決策機構在新的形勢下對以上種種金融服務表現出恰當的審慎和熱情。

  中國藝術品市場經過近20多年來的發展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引起媒體、社會空前的關注。相對於市場的一枝獨秀而言,學術建設和制度建設滯後,2010年空前的成交價格和成交總額把藝術品市場帶到一個嶄新的機會與危機並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