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八條是與高房價的最後一戰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8日 2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馬光遠 CCTV特約評論員

  “國八條”的具體政策舉措,的確配得上史上最嚴政策組合拳的聲譽,但很多舉措,除了嚴厲程度稍有區別,如果一直關注或跟蹤房地産政策,就會發現,這些政策事實上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老政策,無論是土地執法、信貸管理,還是稅收調節,以至於對地方政府的問責,都是三令五申。

  當然,上海、重慶的房産稅試點可以視為房地産調控的最新舉措。按照重慶的試點方案,重慶擬對獨棟商品住宅和高檔住宅以及非戶籍人口的第二套住房按照0.5%到1.2%的稅率徵收房産稅,而上海的徵收對像是上海市民新購的第二套住房和非上海市民的新購住房按照0.4%到0.6%的稅率進行徵收。上海和重慶的試點方案,總體看雖然留有餘地,相對比較平和,但按照三部委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説法,在全國開徵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如果房産稅在全國開徵,對房價的長期抑製作用絕對不可小視,但就短期而言,其最大的作用無疑是調節收入分配,引導住房的合理消費,並且為保障性住房的巨大資金缺口尋找融資途徑。

  由此,“國八條”雖然被視為最嚴厲的政策組合拳,但就政策本身而言,和過去的調控政策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因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國八條”,本質上仍然是對去年以來實施的一系列調控政策的強化落實。我們看到,去年,以“國十條”為代表的一系列調控政策作為史上最嚴的房地産調控政策推出以來,雖然一度抑制了2009年以來房價快速上漲的瘋狂,但就調控效果與民眾的期待而言,卻依然存在不小的距離,特別是在政策的具體執行上,很多地方政府更是罔顧中央一再表示的要用黨紀國法來追究的警告,對房地産調控政策陽奉陰違,到去年年底,根據“國十條”出臺細則的城市寥寥無幾,使得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特別是年底,很多一線城市的房價在房地産銷售的淡季,逆勢反彈,一些開發商更是利用國內貨幣發行過剩,通脹預期嚴重的特殊情況,叫囂政策無用,房價永遠會上漲的言論,房地産調控面臨非常嚴峻的關頭。

  在這個關鍵時刻,國務院選擇在春節之前推出進一步嚴厲調控的“國八條”,用意極為明顯,一是表明調控的決心,二是對以前的政策進一步的細化,強化其執行力,避免調控政策功虧一簣。可以説,經歷了去年的調控之後,民眾自去年以來,對“國十條”的信心因房價的再次上漲而逐漸喪失,政策的公信力急需挽救,房地産調控的這場戰役面臨最嚴峻的挑戰,選擇這個時候出手,對於穩定和強化對政策的信心,極為關鍵。

  當然,必須強調的是,“國八條”雖然被譽為史上更嚴的組合拳,但其命運如何,關鍵在於執行。從中國房地産市場歷次調控的經驗看,從來都不乏政策,但政策的落實效果因為開發商、地方政策等的對抗而乏善可陳。“國八條”的目的就是確保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執行力和權威,督促各地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使房地産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政策要具有執行力,必須將責任細化到人,同時,必須對每一條都不折不扣地執行。比如,在限購政策上,如果真的執行到位,房地産沒有任何熱的理由;再比如,如果真的將房價調控的目標納入官員考核體系,相信地方的阻力也會大大減小。“國八條”事實上是一場關於中國房地産調控的最後決戰,政策戰勝高房價,還是高房價依然戰勝了政策,對於中國經濟,中國的社會和中國的未來都關係甚大。過高的房價不僅惡化了居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嚴重影響了中國社會的和諧穩定,而且導致地方官員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使得中國經濟的內涵式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在房地産的虹吸效應和擠出效應下,地方區域經濟缺少發展的接力棒,一旦地産泡沫破裂,地方經濟的後果將不堪設想,這是任何一屆政府都不願意看到的。中國的抗戰打了八年,但中國的房地産戰爭從1998年算起來也已經13年了,13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數字,中國能否跨過這個坎,只能寄希望於“國八條”的執行力了。因為,這的確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