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證券報:房産稅促公平勝於調房價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8日 11: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專題:聚焦房地産調控

  國務院日前同意在部分城市進行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稅改革試點,隨即上海、重慶宣佈從28日起開徵房産稅。此舉意味著,我國財稅制度將發生重大變革。中國證券報認為,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稅最重大的意義在於,合理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此舉有助於完善稅收體制,引導居民合理住房消費需求,對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和讓房價理性回歸將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對個人住房全面徵收房産稅符合國際慣例,符合財稅改革的大方向,可轉變我國地方政府畸形的“土地財政”模式,回歸“稅收財政”的本源,更可以完善我國所得稅、商品稅和財産稅三足鼎立的稅收體系,構建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機制,因此,房産稅改革意義重大且勢在必行。

  中國證券報認為,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稅最重大的意義在於合理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斷拉大。這種差距在住房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體現。房産稅是調節收入和財富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徵收房産稅有利於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

  在剛剛出臺“新國八條”之後,房産稅改革出臺充分顯示了中央政府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決心。一系列舉措的出臺對抑制房地産泡沫將産生積極作用,但我們切不可把調控房價的希望完全寄託在房産稅上。

  我國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平抑房價有兩種途徑,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給。從需求端分析,對個人住房開徵房産稅有利於引導居民合理住房消費,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我國人多地少,需要對居民住房消費進行正確引導。在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前提下,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稅,通過增加住房持有成本,可引導購房者理性地選擇居住面積適當的住房,從而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但是,我國當前自住需求旺盛,投資需求在負利率情況下居高不下。樓市投資由於近年來日益呈現出“低風險、高收益、高杠桿”的特性,成為老百姓資産配置的重要方式。對個人開徵房産稅可以在短期內抑制投機性需求,理性引導自住房産需求。

  從供給端來説,房産稅改革作為一項長效機制,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稅可增加地方稅源,為保障性住房建設提供資金,無疑對增加供給具有積極意義。

  不能忽視的是,我國地方政府長期以來實行的“土地財政”在短期內是房産稅所無法替代的。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房産稅和“土地財政”將雙軌並行。房産稅在全國全面鋪開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短期內增加保障房供給還是要依靠地方財政想辦法。

  總體來看,上海和重慶對存量房徵稅的範圍有限。因此,未來要預防上海、重慶之外的購房者為規避房産稅,在短期內出現恐慌性購房潮,反而推高房價。管理層對此應提前做好應對預案。

  政府對開徵房産稅還需做好配套風險管理措施。房産稅是對持有型物業徵收的,一旦房産稅改革鋪開,而其他一些法律法規沒有跟上的話,業主很可能會把增加的稅負轉嫁給租戶,反而增加中低收入者的負擔。我國目前的CPI計入租金但不計入新房房價,如果租金大幅上漲,在短期內CPI就會衝高,加大物價上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