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7日 14: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一年一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26日拉開帷幕。在這個曾有著“富人與權貴的狂歡派對”之稱的論壇上,新興經濟體受到重視,由中國商務部舉辦的以“入世”十週年為主題的分論壇也將成為一大亮點。“入世”10年來,中國逐漸從邊緣走向焦點,收穫成長的同時也將面對更大挑戰。
有分析認為,在全球經濟冷熱不均的形勢下,中國將扮演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紐帶,在國際貿易、投資等事務中積極發揮參與、溝通和協調的作用。
聚焦
世界看到了中國的貢獻
在為期5天的會上,全球 約2500名政商精英將圍繞“新形勢下的共同準則”這一主題縱論天下大事。圍繞今年論壇主題“新形勢下的共同準則”,還有四個分議題,分別是應對新形勢、經濟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長政策、支持二十國集團(G 20)的行動計劃以及建立全球風險應對機制。
“ 世界正在從根本上發生改變,”世界經濟論壇的主席克勞斯 施瓦布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説,“這些根本性變化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地緣政治權勢與地緣經濟實力正在同時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從西方向東方轉移。這不僅將影響政治和經濟,整個世界都將經歷一場令人驚訝的改變。”
事實上,無論受關注程度還是參與陣容,本屆達沃斯論壇都可謂盛況空前。施瓦布在年會召開前宣佈,將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余名政府、企業、學術、宗教、文化等領域精英匯聚本屆論壇。
而今年的達沃斯,再次把“聚光燈”對準中國。根據論壇公佈的議程,今年年會的第一場討論就名為“洞察中國”。此外,在這次的達沃斯年會期間,中國商務部將舉辦中國“入世十週年論壇”。此外,達沃斯論壇期間還將舉辦以“中國對世界貿易和增長的影響”、“中國在非洲”和“中國的海外形象”等一系列以中國為主題的研討會,中國元素正成為達沃斯論壇的新焦點和新亮點。
一方面,達沃斯繼續把焦點投向中國;另一方面,中國人對於達沃斯的熱衷也是有增無減。據世界經濟論壇工作人員介紹,從報名情況來看,今年中國與會代表的人數將再創歷史新高,是10年前的5倍。
2011年,恰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週年。這十年間,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都取得了迅猛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貿易合作遍及世界。而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已經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中國經濟何去何從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調整中,中國憑藉著經濟實力的上升,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不斷增加,地位也在不斷上升。
也正是中國持續加深對全球化的參與和融入程度,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國際經濟貿易地位,才會連續多次成為達沃斯年會的“焦點”。
“現在在達沃斯年會上,沒有中國的聲音是不可想象的”,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説,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在達沃斯論壇的受重視程度就呈“飛躍”姿態,因為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力量和對世界經濟的貢獻。
成就
“入世”10年中國收穫成長
在這次的達沃斯年會期間,由中國商務部舉辦的以入世十週年為主題的分論壇,也將成為一大亮點。
在26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中美經貿關係論壇間隙,中國前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孫振宇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入世的這十年應該是中國經濟最好的十年。在這十年中,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增長達到22%,超過入世前15%的平均增速,總體來説,這個結果是積極的。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中國抓住了過去十年全球化的機遇,並逐步形成和穩定了中國在全球分工和産業鏈中的位置。貿易和資金互動為中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貿易和投資互動的“雙贏”結果,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經濟和事務中的地位。
“中國入世10年,是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的10年,推動了新一輪全球化進程和相互依存,也帶來了全球格局的變化和調整的震痛;中國入世10年,也是中國企業學習規則、適應競爭、提高競爭力的10年。伴隨著開放競爭、結構調整、觀念轉變、制度變革,中國的國家競爭力得到提升,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理事程永如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如此表述。
但和成長相伴隨的,永遠是更多的挑戰。
“經過十年之後,世界對中國的期望大大提高,開始用更高的標準要求中國。希望中國在多邊貿易中發揮負責任的大國的作用。”孫振宇説,除此之外,雖然在國際規則制定方面,中國已經從剛加入W T O時的邊緣狀態走出,成為在多哈回合談判、制定國際貿易規則方面的主要成員之一,但是目前從根本上説,發展中國家還是比較弱的力量,起主導作用的仍是歐美等國家。
“今後的路不會很平坦。”孫振宇在回答入世十年之後的中國將面臨什麼樣的形勢時説,“畢竟中國已經是第一大出口國,和這樣那樣的國家都有可能發生摩擦。”
王晉斌也表示,全球化從來都是“雙刃劍”,中國也存在值得反思的空間和問題。過去十年中,中國過分強調了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給予外資過多、太長時間的優惠,帶來了內外部發展不均衡問題;在G D P指標的考核下,地方競賽帶來的強烈的外資引入以及投資擴張,導致了粗放性增長模式持續多年,造成了産業鏈提升緩慢、資源損耗過多、環境壓力日趨緊張等弊端;此外,由於政出多門帶來國內産業整合緩慢,再加上對國際規則處於學習階段,導致一些重要商品,尤其是大宗商品的定價話語權嚴重不足;最後,對外資監管力度和效率不足,導致跨國公司利潤轉移,結果中國消耗了資源,獲得了就業,但利潤被大量轉移。
程永如認為,中國外部經濟與內部經濟的歷史分割、貿易與非貿易部門的競爭力差異、政府對傳統權力的依戀和干預經濟的邊界模糊、缺乏統籌、市場公平有效競爭環境欠缺、更深開放動力不足、社會變遷風險、參與全球治理和適應經濟波動能力,都構成未來新的挑戰。
紐帶
中國將推動南北合作
由於匯集了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家與經濟界人士,加上召開于每年年初,達沃斯論壇歷來都被看作是分析與預測當年經濟走勢的重要平臺,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當前全球經濟正在復蘇,暫無二次探底之虞,但卻面臨著冷熱雙重考驗,復蘇之路註定不會平坦。
一方面,發達國家普遍增長乏力,部分國家因為受到主權債務危機打擊前景堪憂。全球知名的信息分析機構IH S會前警告説,歐元區國家今年將有可能被迫走向債務重組。另一方面,以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增長相對強勁,與發達國家形成鮮明對比。然而,發展中國家也並非高枕無憂,經濟過熱的風險正在上升,通脹壓力日益抬頭。防通脹、保民生成為擺在發展中國家面前的一個艱巨任務。
在全球經濟冷熱不均的情況下,愈來愈受國際社會關注的中國將扮演何種角色?王晉斌表示,由於經濟總量不斷提升,中國未來更多會扮演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欠發達經濟體中間紐帶的角色,在國際貿易、投資等事務中積極發揮參與、溝通和協調的作用。
王晉斌指出,中國在未來數年要堅持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和姿態,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原則不會變,但在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要保持積極且審慎的姿態,鞏固現有成果,積極發展新增長點。在貿易上應該積極推行自由、公平的貿易準則,並秉持貿易開放優先於金融開放的路徑。金融開放對中國的衝擊將是全方位的,因此要堅持漸進、可控、有效原則。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在建立全球治理新模式的過程中應發揮更大作用,目前能夠被各方接受的國際經濟治理框架仍然模糊,中國在這個時候應該積極參與。
此前,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曾指出,目前的全球治理系統與決策模式,已無法適應瞬息萬變、複雜多樣的新形勢,亟待建立新的共同準則。
“參與的關鍵在於,提出新的治理理念和新的維繫世界經濟公平公正的制度性安排意見,贏得更多國家的支持和響應。中國在整個參與的過程當中,應該大膽發聲、主動提出建議。在國際經濟事物中,應積極倡導互利共贏的競合理念。在符合我改革方向的大政方針方面,要加快國內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多做少説。”霍建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