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曹中銘:新股“三高”利益鏈導致破發成常態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7日 14: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繼18日5隻新股全部破發後,昨天掛牌的新股也幾乎全軍覆沒,5隻新股4隻破發,而且4隻跌幅均在10%以上。其實,截至1月17日,今年上市的16隻新股中,破發的已達8隻。上述數據意味著,今年掛牌的新股,大部分都破發了。

  近期新股出現大面積破發現象,一方面,與當前的市場行情有關。自去年11月12日暴跌之後,股市即處於震蕩下跌的態勢中。貨幣政策的轉向,CPI持續上升以及通脹壓力的日益加大,導致市場人氣低迷,投資者做多意願不足。另一方面,顯然與新股普遍的“三高”發行密切相關。滬市主板、深市創業板與中小板新股發行價格與發行市盈率頻頻刷新歷史紀錄的事實,早就為新股大面積破發埋下了伏筆。

  在市場化發行的大背景下,新股破發本是正常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出現如此大面積破發,卻無論如何不能再用“正常”來形容了。更何況,新股破發還出現了如此慘烈的狀況。

  當新股“三高”發行氾濫,破發如潮襲來時,市場不僅要重新審視前年與去年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所導致的弊端與缺陷,更應該充分關注到現行機制下新股“三高”發行背後的利益鏈條。事實上,正是其中的利益鏈條,導致了新股“三高”發行成為常態,進而導致了新股破發潮的産生。

  在新股發行的利益鏈中,發行人與保薦機構處於利益鏈的最頂端,詢價機構與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仲介機構位居中間環節,二級市場投資者則處在利益鏈的最末端。因此,新股“三高”發行,獲益最大的是發行人與保薦機構,受傷最深的則往往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

  新股“三高”發行,扭曲了市場的定價功能,使市場資源浪費與錯配的現象異常嚴重,並且還放大了整個市場的投資風險。不徹底改變這一弊病,市場將永無寧日,所謂的健康發展與長治久安也只是一句空話。而要改變這一格局,必須從截斷利益鏈條這一根本點上著手。

  發行人與保薦人意圖以更高的價格發行新股,除了滿足相關項目的融資需求之外,毫無疑問發行人希望獲得更多的超募資金,保薦人希望獲取更多的保薦費用,這亦是“三高”發行的癥結所在。要截斷其中的利益鏈條,筆者以為應該在超募資金問題上“下工夫”。比如,如果新股發行時産生超募資金,監管層可規定發行人必須用超募的部分在二級市場上回購股票並實施登出。如此,當新股破發時,這部分資金對於穩定股價無形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不僅保護了中簽者的利益,也保護了發行人自身的利益。而發行人與保薦機構高價發行的衝動必然會受到抑制,並進一步能對新股發行價格産生影響。

  另外,對報價入圍的詢價機構而言,規定配售時按照其實際報價進行配售,報高價者高價配售,報低價者低價配售,其加權均價作為網上發行價格。在將詢價機構的利益與新股發行價格“挂鉤”後,詢價機構的報價必然更加謹慎,新股“三高”發行的局面無疑會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