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6日 12: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投顧問
文/中投顧問
十一五期間,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醫改的實施以及居民醫療保健需求的不斷提高,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成員公司在華發展迅速,RDPAC成員公司十一五期間在華投資總額超過200億人民幣,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用於研發中心建設。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指出,新醫改鉅額投資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促使外資醫藥企業加大步伐進入中國市場,而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模式就是以在國內建立研發中心和生産基地來實現,比如賽諾菲-安萬特在杭州建立的亞洲出口基地,禮來在上海建立的中國研發總部,拜耳在北京建立的全球性研發中心等等。
另一方面,外資醫藥企業與國內地方醫藥流通企業合作也是一大發展趨勢。由於國內醫藥流通企業在當地擁有完善的銷售渠道以及豐富的資源,而且與當地政府擁有良好的關係,因此更多的外資藥企趨向選擇與這些企業合作,這樣外資藥企不僅可以掌握當地渠道資源,還可以逐步控制當地的銷售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目前,37家RDPAC的會員公司中有七成以上在國內設立了生産基地,工廠數量達到49家,有15家企業在國內設立了19個研發中心。而不管是設立研發中心、生産基地還是進軍流通領域都無不説明了外資企業的動機:控制生産成本、拓展市場渠道、建立合夥關係、打通銷售網絡,以便在新醫改中獲利。
中投顧問發佈的《2010-2015年中國醫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新醫改不但會使我國醫藥市場大洗牌,還會引發外資企業的一系列動作。如今,外資醫藥企業在國內建立研發中心、生産基地、進軍醫藥流通領域以及爭奪國內二、三線城市的主導權已經成為外資醫藥企業在華四大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