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新股破發潮出現意味著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6日 07: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徐紹峰

  新股“破發潮”繼續蔓延。

  繼2011年1月18日登陸中小板的5隻新股在集合競價時全部“破發”後,1月25日,5隻搶灘創業板的新股,除天晟新材錄得兩成多漲幅外,其餘四隻新股再度在集合競價時悉數“破發”。而此前,登陸滬市主板的華銳風電,上市首日也同樣遭遇“滑鐵盧”:1月13日上市當日,收盤于每股81.37元,較其每股90元發行價下跌9.59%。統計顯示,2011年掛牌交易的21隻新股中,已有18隻跌破發行價,破發率達85.71%。

  日益洶湧的“破發潮”,不僅讓“打新族”損失慘重,也讓投資者異常困惑。

  其實,新股出現“破發潮”並不奇怪。當整個股票二級市場的平均市盈率降至25倍以下時,新股發行市盈率憑什麼可以“一枝獨秀”地獨享50倍、60倍,甚至上百倍的“特權”?統計顯示,2010年開始招股的114家創業板公司,其發行後的平均市盈率為71.1倍(以2009年業績、發行價與發行後總股本計算)。而2011年1月27日即將認購的五隻創業板新股,平均市盈率則高達74.7倍。由於新股發行市盈率嚴重脫離了二級市場可接受的市盈率水平;也脫離了即便是新興市場,也難以接受的市盈率水平;加上一些新股的業績,原本就是發行人精心粉飾的結果,一些戴著“高成長”光環的企業也大多來自承銷商的精心包裝,這樣的新股不跌豈能有其他選擇?

  “新股破發潮”的出現,意味著由日益貪婪的投行與發行人共謀吹大的發行市盈率和股價泡沫遲早要破滅,而目前低迷的市場,正可以清算這些大得難以支撐的泡沫。這個清算,一是要慢慢讓那些只顧賺錢而不負責任、隨意定價的承銷商,承擔包銷的風險,儘管這個風險目前尚未顯現,但如果承銷商繼續無視市場承受力、一如既往地藐視市場,則市場的懲罰遲早會到來;二是要讓那些閉著眼睛打新股、坐享無風險收益的機構,正視全流通下正在發生“質變”的股市,讓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合謀”詢價和報價的機構吞咽苦果,比如,去年發行的奧克股份,就獲得了共計54隻基金的追捧,而截至2011年1月25日49.38元的收盤價,與其發行價每股85元相比,已經下跌了41.9%,當初不顧一切、隨意報價的基金虧損纍纍;三是要讓二級市場上喜歡炒新的遊資和投機客付出慘重代價。中國股市要走向成熟,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否則,只享受“市場化發行”下隨意定價的好處,沒有嚴厲的市場“懲戒”,誰能體會市場那雙“無形之手”的厲害並對市場懷有敬畏之情?

  “新股破發潮”的出現,也意味著一些新股從上市之日起,即踏上了價值回歸之旅,“破發”不再是“股市底部將至的信號”。自2009年6月桂林三金拉開新股發行序幕以來,在“市場化發行”大旗掩護下,承銷商與發行人相互勾結,將發行價推得一浪高過一浪。由於目前創業板的承銷費率最高,平均費率達到5.24%,是主板平均費率2.57%的兩倍多;中小板的費率也相當可觀,平均水平達到了4.66%,為了賺取更多利潤,在費率固定的情況下,承銷商不惜將融資額盡可能地提高,使發行市盈率和發行價累積了巨大泡沫。以往,新股發行市盈率基本控制在20倍到30倍之間,由於彼時股權割裂,二級市場股價高於一級市場。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低市盈率發行的新股都“破發”了,則通常預示著行情低迷已到了足以威脅新股發行和股市融資功能發揮的地步,“破發”無疑具有股市底部將臨的信號意義。但現在,這個信號不再有任何意義:因為目前新股發行市盈率極高,新股“破發”並不意味著新股發不出去,只要發行市盈率稍降,新股發行毫無問題。如果有誰要把這樣的新股“破發”認定為大盤底部將至的信號,那只會誤人誤己。

  新股“破發潮”的出現,或許將成為中國股市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一方面教育機構要重視市場、敬畏市場;另一方面也告訴人們,當今的股市正日益呈現成熟市場的某些特性,“破發潮”似乎正是中國股市與成熟市場艱難接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