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從家樂福引發商戰看零售行業安全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5日 15: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中國16年來的家樂福最近接連進入公眾視線。近日媒體爆出中糧集團旗下的食用油“福臨門”與家樂福因進場費等問題一度陷入談判僵局。這是自去年家樂福與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師傅方便麵發生糾紛以來,又一次跟食品巨頭鬧出矛盾(1月25日《中國青年報》)。

  無獨有偶,家樂福的通道收費模式正被炒得沸沸颺颺,《廣州日報》報道説,24日,另一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又被爆出整合好又多超市之後,疊加沃爾瑪和好又多兩家的合同條件,既要賺沃爾瑪模式的錢,還要賺好又多模式的錢,入場條件相當苛刻。令人驚奇的是,家樂福的強硬態度使得“福臨門”、“康師傅”至今與其談判無果,沃爾瑪的強勢更讓眾供貨商無可奈何。

  以筆者看,這不僅是供貨商和外企大型超市簡單的利益之爭,其背後是市場之爭,甚至依稀看到外資控制、壟斷中國商業零售平臺的跡象,依稀看到中資商業零售平臺話語權、控制權正在喪失。這無論對於中國供貨商、生産者特別是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産者,乃至中國整個商業甚至整個經濟都不是吉象。我們依稀看到眾多人對入世時承諾完全放開商業零售業的擔憂、擔心正在慢慢變為現實。

  中國政府入世時承諾,三年內取消合營公司的數量、地域、股權和企業設立方式方面的限制,五年內除少數重要商品和倉儲超市業態的30家店舖以上的連鎖企業仍由中方控股外,取消其他一切限制。這些承諾實際上解決了“市場準入”問題,也就是説,在參與國內市場競爭方面,外資企業具備了同國內企業同等的權利。當時,就有專家擔憂,商業零售領域徹底放開後,外資憑藉其強大的規模、管理、技術、品牌優勢,可能對國內商業零售企業帶來巨大競爭壓力甚至是災難性後果。如今雖然災難性後果還沒有出現,但是,外企商業零售企業的優勢已經開始得到體現。特別是世界頭號連鎖超市的美國沃爾瑪、世界二號連鎖超市的法國家樂福的大舉進入中國,已經對國內企業形成巨大競爭壓力。鄭州曾經是中國商戰(當時是內戰)最早戰場,而現在連鎖超市基本上被丹尼斯(台資)、家樂福、易初蓮花(泰國)、沃爾瑪等境外資本控制。緊緊圍繞二七紀念塔的原來商戰主力軍基本全軍覆沒。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外資滲透更加嚴重。

  零售連鎖超市是日常消費品、生活必須品的主要銷售平臺,這個環節被外資卡主脖子對國內生産者、供應者和國內消費者都是致命的。最近,家樂福、沃爾瑪之所以敢於提高準入門檻,收取名目繁多的入場費用,一個事實是認為自己在華“翅膀”已經硬了,已經站穩了腳跟,具有對國內生産供應者抬高要價的資本,這是國內商業領域管理者應該高度警惕和重視的。

  值得反思的是,好像為了履行入世承諾而履行,一切都要為那個承諾讓路,甚至外資企業可以肆意違背中國的法律,包括隨意提高入場費用、隨意提高進場要價。不知是我我們在這方面的制度不健全,還是執行力不夠甚至對外企網開一面。包括外企勞動用工方面的執法幾乎完全缺位、缺失。日前,在上海兩會韓正市長記者招待會上,媒體提問時披露出上海家樂福12年沒有給員工漲工資,這完全是對外企勞資管理缺位造成的。

  一方面我們必須下大決心培育本土有實力、有競爭力的商業企業包括商業零售企業、大型連鎖超市,形成與外企的競爭格局,另一方面必須對外企實行完全、真正意義的國民待遇,特別是要對外企行為依照法律加強監管和約束。既不要讓外企享受“次國民待遇”,又不能使其享受“超國民待遇”,更不應該讓外資商業企業享有不受中國政策法規限制的特權。只要我們做到一視同仁,在商業領域進行合理的管制,是符合世貿組織原則要求的。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正是由於商業競爭度高,總量和結構容易失衡,各國政府都很重視對商業的管制。號稱不直接干預企業活動的日本,卻在商業領域出臺相當多的管制法律,家樂福的老家法國對商業的管制更加嚴格。如為加強政府對超市的規範管理先後制訂了一系列法律。

  為了保護我國商業零售行業的規範發展,為了維護市場秩序,為了中國零售業涉及的一些農業等領域的經濟安全,為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中國政府到了對外資商企依照法規制度加強管理的時候了。(余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