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學者稱地方政府靠賣地還債不可持續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5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土地出讓和地方政府債務,這兩個涉及到地方財政一進一齣的熱點領域再度為外界所聚焦。

  對於後者,部委層面近日密集發聲要求加強管理。

  “現在的模式是靠土地出讓收入來填補這個窟窿,這個模式是不可持續的。”近日,一直關注地方債務問題的廣東省當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正滸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地方債上報數據對賬核實

  “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摸底審計,摸清規模和結構,反映問題和成因,分析風險和責任,為政府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1月18日召開的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表示。

  審計署去年6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審計調查的18個省、16個市和36個縣本級截至2009年底,政府性債務餘額合計2.79萬億元。

  國務院于2010年6月10日下發了《關於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7月30日,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相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于2010年10月31日前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清理核實情況報告報送財政部等部門。

  近日發佈的2011年第1號審計公告透露,目前,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對地方上報數據對賬核實。

  “去年上半年,由於監管部門意識到政府性債務風險,開始出臺政策並加緊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的排查和監管,地方債是比較熱門的話題。不過到了9月底,由於擔心已經開工的公共工程項目爛尾造成更顯性的風險,銀行又開始放鬆信貸,這個話題就逐漸冷卻下來了。”楊正滸告訴記者。

  據上述審計公告介紹,財政部正在按照國務院要求,並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建立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防範財政金融風險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

  若無近憂也有遠慮

  一般而言,衡量地方政府性債務用債務率指標,也就是指當年的負債餘額跟當年的可支配財力相比,這個比例超過100%就意味著風險已經較高。

  楊正滸介紹,據他對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性債務調查,大部分城市的債務率已經超過風險警戒水平。現在的政府性債務風險主要是融資平臺擴張迅速造成的地方負債比重較大,根據調查,通常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佔地方債務的比重在60%以上。

  “地方融資平臺造成的政府性債務的第一還款來源是土地出讓收入。”楊正滸説,相當多的城市近幾年來的數據顯示,土地出讓收入相當於其當年一般預算收入的40%到60%,有的城市甚至達到兩倍多。

  近日舉行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披露,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突破2萬億元。

  財政部的數據則顯示,2009年土地出讓收入為14239.7億元,當年的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43.7%。

  去年底發佈的《2010-2011年中國商業銀行運行與展望》中,交通銀行表示,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雖無近憂但有遠慮。從長期看,一旦未來經濟週期下行,房地産價格大幅下挫,地方政府償債能力將面臨嚴峻挑戰。

  “這兩年的土地出讓收入,尤其是2010年土地出讓收入已經達到峰值,但是在財力越來越雄厚的情況下,財政支出繼續剛性增長,如政府行政開支仍然在持續擴張,今後幾年教育、醫療和住房等民生支出也將大幅增加。”楊正滸説,如果今後的兩三年土地市場走低,而那個時候又進入到還款高峰,風險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