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4日 0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早報特約評論員 楊紅旭
步入新年以來,房地産調控政策又現新動向,一些二三線城市正在加入限購陣營,比如鄭州、太原、武漢、昆明、濟南等。據媒體透露,此事源於中央層面的指示:一位副部級官員在1月中旬的內部會議上明確表示將向地方官員施壓,“不限購,就約談”。
這事該從哪説起呢?還是房價惹的禍!去年的三波房地産調控,主要目標是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比如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漲幅,已由去年4月的12.8%持續回落至12月的6.4%。然而,房價並未達到預期,尤其是第四季度部分城市房價再度較快上漲,引起了中央的擔憂。上個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走進央廣中國之聲直播間坦言:“今年採取十條措施和五條措施,現在看落實得還不夠好,我在去年訪談當中曾經向廣大群眾承諾過,在我的任期內,一定要使房價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我還要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絕不會退縮。”
那麼,國家又該如何繼續抑制房價?其實可用的招數並不多了。去年4月的“國十條”和去年9月底的“國五條”,已經祭出了諸多行政干預手段,關鍵在督促地方落實。由此,在去年12月29日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建部部長姜偉新表示:“2011年我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進一步強化各項調控措施的貫徹落實,繼續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一些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熱點城市要繼續執行限購政策。另外,有關部門將重點對房價過高的地區進行監測,並適時對省市人民政府穩定房價工作進行考核,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進行約談直至追究責任。”
顯而易見,除了房産稅等少數新政策之外,2011年的房地産調控主要是加強限購和問責。所以才有上述“不限購,就約談”的説法。限購是一種管制手段,在我國近二十年房地産調控史上從未使用過。對此國家亦小心謹慎,態度經歷了一個由松到緊的變化過程。
第一波,去年4月出臺的“國十條”中提出:要嚴格限制各種名目的炒房和投機性購房,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這是一種商量的口氣。結果是,只有北京市響應中央號召實行限購,其他城市只作壁上觀。
第二波,去年9月底出臺的“國五條”中規定:房價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城市,要在一定時間內限定居民家庭購房套數。這是一種命令的口吻。結果是,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廈門、福州、溫州、天津、寧波、海口、三亞、大連、南京、蘇州、蘭州等15個城市行動起來。除了蘭州外,15個城市皆為東部城市,且多為一線和高房價的二線城市。
第三波,新年以來,不僅原暫定政策期限為去年年底的幾個城市宣佈延期,而且鄭州、太原、武漢、昆明、濟南也已加盟,限購城市增至21個。按此邏輯,全國多數省會城市和其他房價偏高的二三線城市都將上榜,如青島、南寧、西安、重慶、成都、無錫、合肥、長沙、瀋陽、珠海、石家莊等,限購城市總數可能會在30個左右。
第三波限購可謂來勢洶洶。人們更想知道效果若何。去年5月北京一地限購,基本無效。去年9月底陸續有15個城市限購,應該説有一定效果,但樓市並未因此顯著降溫。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部分投資投機性資金流向未限購的城市,“擠出效應”明顯,比如由於“左鄰右舍”的廣州和深圳實行限購,東莞樓市就“因別人之禍得福”;二是大部分城市規定一個家庭還能新購一套房,這就意味著,需要一段時間,限購效果才會顯現。
如此推理,隨著全國30個左右城市加入限購陣營,跨區域投資的難度將越來越大,限購城市與非限購城市之間的“擠出效應”減弱。與此同時,隨著投資投機者手中的“房票”逐漸花掉,限購效果也將越來越明顯,預計今年下半年效果將會顯化。
(作者係房地産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