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零售教父叫板中糧 家樂福模式還能走多遠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8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據經濟之聲報道,家樂福和康師傅的紛爭還沒有結束,家樂福的供貨商裏再度曝出不堪其重壓的消息。這一次,叫苦的是央企中糧集團旗下的食用油品牌福臨門。

  問題一:家樂福和福臨門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福臨門為什麼叫苦?

  福臨門和家樂福最近在進行2011年的年度合同談判,據中糧食品營銷有限公司負責糧油銷售的副經理孫晨亮介紹,這場談判進行得非常艱難,談判從合作的返點、進場費用,到具體海報宣傳、貨物上架擺放等細節,都需要一一敲定。家樂福希望福臨門把供貨價格定得再低一點,但是糧油的利潤本身並不是很高,所以雙方都不願意讓步。經歷了一個多月時間,孫晨亮最終和家樂福北京區負責人談妥了最終合作協議,主要涉及北京地區的18家家樂福門店。

  合同雖然簽了,但接下來如何讓這18家門店能夠真正執行它們與家樂福城市採購中心簽的合同,對中糧食品營銷有限公司來説是更頭疼的事,因為如果他們不給各門店課長塞錢的話,他們就不會好好備貨,或是不給出大宗。

  據孫晨亮透露,他所接觸的這18家門店中,門店管理人員收黑錢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以前一個課長一個月只要幾千塊錢,現在都翻番了,數額已經高達2萬了。因此福臨門叫苦也就不奇怪了。孫晨亮抱怨這些門店簡直是要命不要錢。

  據了解,福臨門與家樂福總部2011年的總部合同還要在3-6月間才能商簽完成。等待福臨門的,想必還有一場場鏖戰。

  問題二:家樂福採取的是什麼樣的營銷模式,為什麼要和供貨商進行這樣的博弈?

  家樂福過去是零售行業的標桿企業,曾有“零售教父”美稱,它的商業模式一度也非常成功,就是通過銀行貸款、向供貨商轉嫁成本收取“進場費”以及延期回款實現盈利。家樂福把這種模式做到了極致。有業內人士透露,家樂福收取的進場費佔到它總盈利的50%以上。但是傳統意義上來説,零售商的收入應該來自於購銷的差價,而不是“進場費”等非零售業務。因此,這種蛻變的商業模式對家樂福來説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當渠道費用成為零售企業的主要盈利來源時,一定程度上會弱化它自身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供應商對家樂福通過收取高額進場費盈利的模式意見已經非常大。在其它一些國家,家樂福因此受到懲罰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場。

  比如在韓國,在1998-2001年間,家樂福對韓國供貨商的各類不合理收費高達1.36億美元。按照韓國法律的規定,大規模銷售性企業在進行促銷活動時,與商品不直接相關的費用不得要求供貨商承擔。因此,韓國政府曾三次對家樂福進行罰款,總額達100萬美元左右。在2006年,韓國供貨商就家樂福收取高額入場費向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投訴,家樂福再次被處以146萬美元的罰款。2007年4月,家樂福不得不賣出了它在韓國的公司,退出了這一市場。

  有在韓國折劍沉沙的經歷,目前中國供應商的討伐聲也是此起彼伏,家樂福是否該對這種盤剝供應商賺取利潤的商業模式進行反思?

  其實不止是在韓國,近兩年家樂福在很多國家都是節節敗退。2009年,家樂福宣佈退出進入不足一年的俄羅斯市場;2010年3月,家樂福完全撤出打拼了10年的日本市場;2010年4月,家樂福轉讓了在葡萄牙的524家零售店;此後又陸續讓出了意大利南部市場。事實上,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的處境也已經不理想。家樂福雖然在2010年並購了河北保龍倉超市,門店數達到了182家,但和全球排名第一的沃爾瑪相比,成績並不理想,甚至有加速下滑的趨勢。如大連、西安等多家門店關停,去年6月,有青島供應商以收取進場費和拖欠貨款為由將家樂福告上了法庭。

  業內人士認為,家樂福這種依靠盤剝供應商的商業方式,在規模經濟不明顯的時候,確實有助於實現面向消費者的低價策略和零售企業自身的高盈利,但在競爭對手快速完成跑馬圈地的過程後,和供應商關係的不和諧已經在拖家樂福中國市場的後腿。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家樂福管理採購中的商業賄賂現象,已經嚴重毒害了家樂福的成長。因此,家樂福模式究竟還能走多遠,也許我們可以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記者 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