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8日 0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應保持美元流動性合理穩定;中國有能力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據新華社電
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胡錦濤1月17日接受了美國《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聯合書面採訪,就推動中美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環境、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策舉措、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等回答了提問。
胡錦濤指出,中美兩國在國際事務中都具有重要影響,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新形勢下,兩國共同利益越來越多、合作領域越來越寬。
在回答關於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環境的提問時,胡錦濤表示,利用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中國將堅定不移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優化外資結構,豐富外商投資方式,拓寬吸引外資渠道,擴大對外開放領域,促進投資便利化。中國將繼續完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及時解決外商投資企業的合理關切,為各類企業在華投資興業創造穩定透明的法規政策環境、統一開放的市場環境、規範高效的依法行政環境。
在回答關於如何認識國際金融危機教訓的提問時,胡錦濤表示,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直接反映了在金融市場創新中監管的缺失,而究其根源則是現行國際金融體系存在一些嚴重弊端,主要有:一是國際金融體系與經濟金融全球化發展不適應,難以應對大規模金融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和挑戰;二是國際金融機構未能充分反映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金融格局中的地位變化,代表性和執行力需要進一步增強;三是國際金融體系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資源和手段嚴重不足,救援能力亟待提高。
胡錦濤指出,實現世界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既要從微觀上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消費和儲蓄的關係,更要以宏觀視角審視世界經濟中的根本性問題。當前,世界經濟失衡最突出的問題是南北發展嚴重失衡。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努力,推動建立更平等、更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互理解、相互協調,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發展。
關於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策舉措,胡錦濤表示,中國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大範圍實施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在這些政策措施作用下,2009年、2010年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為地區和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貢獻。下一步,中國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在回答關於美元作用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提問時,胡錦濤表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是歷史形成的。美元是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全球相當多大宗商品交易都使用美元,投資和金融市場交易也大多使用美元。因此,美國貨幣政策會對全球流動性和資本流動産生重要影響,應該保持美元流動性的合理穩定。
胡錦濤指出,一國貨幣要成為國際上被廣泛接受的貨幣,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中國在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量上對世界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人民幣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如果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將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中國正在開展的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採取的具體舉措,目的是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快速增長,説明這一措施適應了市場需求。
關於“十一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胡錦濤表示,“十一五”時期是中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5年來,中國國內生産總值預計年均增長11%,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預計將達到4000美元;農業發展加快,糧食連年增産;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對外貿易平穩較快發展。
胡錦濤指出,當前,中國價格總水平上漲呈明顯的結構性上漲特徵,但總體上仍處於溫和可控範圍,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價格總水平具有較為雄厚的物質基礎。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