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1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雜誌
2011年,是中國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核心的“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是中國GDP居世界第二位的第二年,也是美國調整國際戰略重心、重返亞洲政策基本定型的第二年。中美兩國經濟模式都處於深度轉型期,都需要一個相應的外部環境。
在此節點,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1月18日啟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雙方均對這次訪問寄予厚望,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表示,胡錦濤此行是鄧小平30多年前那次歷史性訪問以來中美間最重要的高層接觸。中國方面則希望胡錦濤訪美,能為未來十年中美關係發展指明方向,並推動中美關係成為美國構建的多夥伴關係網中最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
本刊記者重點報道並分析了此次會晤可能涉及的重要議題,以及中美關係在奧巴馬執政兩年間高開低走的深層原因。
40年前,秘密登上巴基斯坦航空公司波音707飛機飛抵北京的基辛格,開啟了中美關係的大門;40年後的今天,在中美兩國處於戰略調整期之際,本刊專訪了這位叱詫20世紀70年代國際外交舞臺,如今仍對美國外交戰略保持著深遠影響力的政治家。他認為,“世界正處於巨大變革之中。當劇變發生時,人們以為是衝突,其實這需要國家間作出相應的調整。美國和中國可能存在一些衝突,但不能基於衝突意識來制定政策。”
本刊亦專訪了中國前駐美大使周文重。他同樣指出:中美現在處於一個相互調試期。美國和中國在亞洲都有各自利益,這就需要中美相互尊重。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正站在繼續合作,還是轉向衝突的十字路口。
1月4日,美國白宮,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托馬斯 多尼隆(Thomas Donilon),正討論半個月之後的胡錦濤訪美事宜,美國總統奧巴馬突然出現在兩人面前,並暫時打斷了討論,奧巴馬特別對楊潔篪説,這次訪問“時機很好、意義重大”。
三天后,中國外交部宣佈,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1月18日至21日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異議聲中出訪
胡錦濤訪美事宜披露後,中美關係在兩國報紙和電視熒屏上,諸説紛紜。
質疑聲依然存在。匯率、人權、朝核問題、全球經濟平衡,中美近期在這一系列領域紛擾不斷。美國前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Randy Schriver)認為,二十一響禮炮聲後,白宮南草坪上不會留下什麼。而多位接近決策層的中國學者表示,胡錦濤在這個時間點訪美也是在異議聲中做出的決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對《財經》記者説,國內在胡錦濤主席訪美一事上一直很猶豫,現在還有反對意見,反對者主要認為,美國2010年對中國實施戰略圍堵,整體態度不好。
2011年1月11日,胡錦濤訪美前一週,中國自行研製的殲20隱形戰鬥機在成都首飛,這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第四代戰鬥機的國家。“中國發展武器裝備不針對任何國家和特定目標。從時間上看,沒有任何針對性,是正常的工作安排。”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副主任關友飛當晚表態。
同日,美國“卡爾 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抵達韓國海軍司令部所在地釜山,並於14日起參加美韓軍演。日本《産經新聞》報道稱,“卡爾 文森”號此行是為了填補美駐日核動力航母“喬治 華盛頓”號進入三個月整修而留下的戰備空白。
還是同日,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會見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Robert Gates),希望中美防務部門擴大和加強對話交流。
中美顯然仍在“互不針對”和“建設信任”之間徬徨。
但相比那些具體議題上的紛爭,國事訪問特殊的政治意義,更符合胡錦濤和奧巴馬此時的心意。美國通常每年安排兩個到三個國事訪問,據《財經》記者了解,此次美國表示中國擁有優先決定權,即在中國決定後,再答覆其他國家元首的國事訪問要求;而胡錦濤主席亦最終選擇出訪。
中美兩國元首在異議聲中做出的選擇,體現了將雙邊關係拉回正確軌道的強烈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