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富士康“連環跳”:劉易斯拐點到來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富士康“連環跳”:劉易斯拐點到來

  富士康員工的生命,催生出對中國經濟轉型未來的更多思考

  從看似偶然的員工自殺,到轟動全國的“十二連跳”,富士康以十幾條年輕生命的逝去為代價,完成一次艱難轉型。富士康員工的生命,催生出對中國經濟轉型未來的更多思考。

  血的教訓之後,首先被打破的是長久以來的低薪酬制度。

  自6月份起,富士康先於深圳市政府上調最低基本工資標準,普通生産線工人的基本工資從900元漲至1200元。一個星期之後,一線員工基本工資上調至2000元,上調幅度前所未有。

  鴻勝科技為富士康科技集團下屬十一大事業群之一,主營電腦及手機所需印刷電路板。10月份,恰逢中秋、國慶雙節,加班費按平時三倍計算,不少普通工人最高薪資達6000元。

  幾乎與之同期,本田公司員工因待遇過低爆發停工潮,本田被迫將正式員工的月最低工薪從1544元上調至1910元,上調幅度達24%。

  富士康引發了整個製造行業的加薪潮。2010年以來,全國共有27個省市已經或者打算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尤其以沿海地區工廠為甚。公開資料顯示,湖北、寧夏、福建、廣東、山東等省上調幅度超兩成,上海、浙江和廣東的最低工資,已超過千元人民幣。

  在現行的低薪酬體系下,勞動力無可避免地由過剩走向短缺,不少研究學者表示,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力時代已經終結。“劉易斯拐點”到來了。

  所謂“劉易斯拐點”,是指一國勞動力從過剩轉向短缺的轉捩點。這個理論認為,工業化過程伴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的逐步轉移,富餘勞動力會逐漸減少,最終消失。在此之後,必須增加工資才能夠繼續吸納剩餘勞動力。

  廉價勞動力一直是中國吸引外來資本的最大優勢之一,對於以出口加工或OEM(代工生産)業務為主的行業更是如此。中國許多中小型企業一直以來都在從事“來料加工、貼牌出口”的業務,依靠國內外勞動力市場的差價求得生存。

  富士康的“十二連跳”背後,不僅反映出一家企業內員工的生存狀況,更成為許許多多廉價工廠的縮影。不管此次加薪潮到底能給員工帶來多少福利,可以肯定的是,一直被全球認為“廉價”的中國勞動力將不再廉價。從更深層次看,此輪加薪潮絕非偶然,只是中國勞動力供應與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舊有薪酬體系的打破,同時也為那些不思創新的企業出了一道難題。

  富士康為首的一批企業開始加速外遷或北上。分析人士認為,珠三角、長三角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也已經被迫提速,這對中國製造業無疑具有歷史性的轉折意義。

  從國際經驗看,許多發達國家諸如美國、日本,都曾經歷由製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型。這一過程中,製造業的優勢為其他勞動力更為廉價的國家所取代,但産業升級、經濟結構合理化成為它們共同的路徑選擇。

  美國《華爾街日報》對此報道説:“這是一個分水嶺,漲薪潮註定要改變這個國家的經濟。”對風頭正勁的中國經濟而言,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