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猶如一場閃電戰,投資者尚未及時反應,便已被深度套牢。
華銳風電(601558,收盤價77.87元)上市兩日暴跌13.48%,秀強股份(300160,收盤價33.29元)、西泵股份(002536,收盤價35.40元)、海立美達(002537,收盤價36.02元)紛紛“失守”發行價,2011年發行的新股進入全線告急狀態。
IPO新規出臺旨在合理規範詢價,一直被認為可以讓中小板、創業板新股發行價以及發行市盈率回歸理性。然而,隨著創業板、主板新股發行價屢創紀錄,管理層這一劑藥雖然苦口,但看來療效欠佳。中小投資者不僅打新收益驟降,還得時刻提防中簽新股破發;機構資金網下申購成“甕中之鱉”,3個月內沒有任何出逃可能,頻繁炒新卻又屢屢被套。
“破發”空襲,新股到底怎麼了?
最嚴重破發潮來襲 IPO新規後超三成新股破發
“打新屢中屢虧,新股不敗已成為傳説。”面對近來慘澹的新股走勢,不少投資者發出感慨。
的確,2010年末IPO超速發行的後遺症已經開始顯現。隨著市場頻頻走弱不給力,場外資金觀望氣息濃重,引發了又一場新股“空難”。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截至1月14日收盤,2011年上市的16隻新股中,已有6隻破發,破發率達到37.5%;IPO新規實施後發行上市的59隻新股中,目前也已有20隻新股破發,破發率同樣高達33.9%。A股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破發潮來臨了。
新股不敗神話破滅
平均上漲8.64%,2011年16隻新股的表現可能大大出乎投資者意料,除了海南橡膠(601118,收盤價10.56元)走勢強勁外,其餘15隻新股顯得格外平淡甚至是低迷。
開年第一個交易日,交易所不同尋常地安排了5隻創業板新股和一隻主板新股上市,股價低、題材好的海南橡膠受到各路資金追捧,瘋狂上漲,而5隻創業板新股則相形見絀,沒有任何亮點。其中,發行價較高的安居寶(300155,收盤價44.86元)開盤僅1分鐘便慘遭破發,成為2011年首只破發的新股。另外,不受資金關注的振東制藥 (300158,收盤價36.78元)則于上市次日破發。
1月10日和11日,中小板連續迎來兩隻新股上市,這一批新股的徹底潰敗,為整個新股持續走低埋下伏筆。海立美達上市首日尾盤跳水破發,連續走低後,目前股價僅為36.02元,較其發行價累計下跌9.95%,西泵股份頑強抵抗數日後,于1月14日破發。
1月13日,又一次出現6股齊上市的盛況,這也徹底壓垮新股,主板發行價最高的華銳風電未經絲毫抵抗,開盤即告破發,秀強股份則是又一隻開盤破發的新股,其餘4隻創業板新股漲幅在13%上下。
從這3批新股上市的表現來看,一次弱于一次,換手率也是節節走低,它們的“不給力”也導致次新股全面崩盤。2011年以前,IPO新規後僅有3隻個股破發,而2011年9個交易日過後,新規後上市新股破發的數量便陡增至20隻。
新規實施後三成多新股破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在IPO新規實施以來,A股一共發行上市了59隻新股,不過由於難以抑制發行價過高的局面,這些新股給投資者帶來的傷痛大於歡喜。
可以説,目前能讓投資者津津樂道的新股屈指可數。涪陵榨菜(002507,收盤價24.93元)憑藉發行價低的優勢,首日遭到資金猛炒,盤中曾3次停牌,最大漲幅超過200%;光正鋼構(002524,收盤價28.36元)上市首日正逢鋼構概念熱炒,股價自然一飛沖天,漲幅超過150%;海南橡膠因獨有概念,加上橡膠期貨連創新高,引起炒新資金興趣,首日漲幅也曾一度超過100%。值得注意的是,這3隻遭到爆炒的新股發行價無一例外地全部低於16元。
目前,除了2011年上市破發的6隻新股外,包括英飛拓(002528,收盤價47.95元)、齊峰股份(002521,收盤價38.44元)在內的14隻新股也慘遭破發,20隻破發股佔到上市59隻新股中的33.9%。另一方面,通源石油(300164,收盤價52.73元)、先鋒新材(300163,收盤價26.15元)、林州重機(002535,收盤價25.90元)、昌紅科技(300151,收盤價34.26元)、科士達(002518,收盤價33.50元)、香雪制藥(300147,收盤價34.39元)以及大連港(601880,收盤價3.89元)7隻新股股價較其發行價漲幅不足5%,隨時面臨破發風險,倘若繼續走低,IPO新規後上市的新股恐面臨半數破發的窘境。
最嚴重破發潮來襲
三成多新股陸續破發,破發頻率已經超過了去年5~7月,成為A股史上最嚴重的破發潮。
據資料顯示,A股歷史曾出現4輪破發潮。除了本輪以外,最近一次發生在2010年的5~7月期間,在這段時間裏,兩市共有19隻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有20隻新股在上市後不久也跌破發行價,走勢極其低迷。
較早一點,2010年1~2月份也有過一次新股密集破發的情況,不過當時主要以主板新股破發為主。如中國化學(601117,收盤價5.25元)、正泰電器(601877,收盤價22.94元)和中國西電(601179,收盤價7.79元)。
而新股上市首輪破發則要追溯到2004年中小板推出前後,當年6月14日廣汽長豐(600991,收盤價14.07元)上市首日微漲6.5%,不過好景不長,第五個交易日股價便破發;之後6月29日上市的濟南鋼鐵(600022,收盤價3.47元)則在交易次日破發。中小板開市後,蘇泊爾(002032,收盤價22.58元)于當年8月17日開盤破發,首日跌幅達到8.27%;之後,美欣達(002034,12.97元)也于上市首日破發。
炒新打新皆受困 最“悲劇”機構被套8股
新股頻頻破發下最大的“犧牲品”是誰?是中小投資者還是機構?
也許之前市場對這個答案還有一些爭議,而到如今,隨著機構網下認購採取搖號,配售股份數量的暴增,獲配機構目前賬面價值可謂大幅縮水。另外,近來機構沉迷于炒新,不少資金已經慘遭套牢,深處兩面受困的絕境。
機構炒新“不給力”被套
一直以來,炒新都是遊資們的拿手好戲,聖萊達、中超電纜以及光正鋼構都曾是他們爆炒的“傑作”。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遊資們降低了對新股的熱情,機構卻接力猛炒,在市場低迷的環境下,他們激進的操作手法令其損失慘重。
1月11日,林州重機上市首日高開低走,收于29.09元,漲幅不足20%,在該股當日交易席位中,有4家機構瘋狂買入,其中兩家機構分別買入3365.04萬元和3041.03萬元,排在買入金額席位前兩名,另外兩家機構也累計買入3700多萬元。
4家機構同時買入一隻新股,在中小板以及創業板市場上極為罕見,但是,機構的青睞卻未能換來林州重機的大漲。1月12日,林州重機早盤衝高至30.14元後便失去了上行動力,股價持續下跌,尾盤報收于28.53元,單日下跌1.93%。而在這一天中,一家機構買入該股1954.44萬元,比買入金額席位居第二的廣發華福福州一營業部多買了1000多萬元。1月13日,林州重機繼續下探,收于28.21元。1月14日,該股午後大幅跳水,最終收于25.90元,單日跌幅達8.19%,股價也創了上市收盤的新低。儘管暴跌逾8%,仍然沒有擋住機構做多的熱情,據公開交易信息顯示,當日一家機構買入林州重機513.28萬元,雖然依舊排在買入金額席位第一,但是買入金額已經大幅縮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計算,炒新機構目前至少已經買入林州重機432.74萬股,賬面浮虧或已超過1400萬元。
另外一隻讓機構瘋狂介入卻被套牢的個股是新研股份。作為IPO發行市盈率最高的新股,新研股份上市前並不被太多投資者關注,然而其首日漲幅超過50%,表現格外突出。當日3家機構買入該股,買入金額分別達4191.2萬元、3901.53萬元和2191.02萬元。交易次日,又有4家機構買入新研股份,累計買入金額超過5000萬元。之後,一家機構在新研股份創出上市新高當日買入986.54萬元,完成建倉。機構連買3天后,新研股份股價開始出現回落,近3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達7.1%,目前95.49元的收盤價已經遠低於機構的買入成本。
此外,機構曾大舉買入的山東礦機、英飛拓、昌紅科技、世紀瑞爾以及香雪制藥等個股,股價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套牢了不少炒新機構的資金。
雲南國際信託“夢斷”新股
相比在二級市場炒新被套,不少打新機構損失更為慘重。
IPO新規實施之後,網下機構認購中小板、創業板新股不再是人人平等,平均分配,而變成了採取搖號的方式,運氣好的機構將成功獲配。由於網下認購股份增多,因此一旦新股走差,機構浮虧金額將非常大。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IPO重啟後已經破發的16隻新股中,天順風能、江蘇曠達以及天橋起重網下配售單一賬戶獲配股份均超過了100萬股。截至11月14日收盤,天順風能較其發行價下跌5.78%,江蘇曠達和天橋起重的跌幅分別為1.79%和1.03%,因此獲配這3隻個股的單一賬戶賬面浮虧已經分別達到165.6萬元、45萬元以及32萬元。
在對數據進行統計時記者發現,有一家機構打新屢屢中簽,可謂運氣超“好”,但是中簽個股紛紛破發,這讓該機構苦不堪言。
記者注意到,在網下詢價期間,證券公司和基金參與程度最高,而信託公司、保險等機構參與度並不太高,因此中簽機構往往被證券公司和基金佔據。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雲南國際信託這家公司對網下詢價以及打新的熱情遠高於其他信託,而其旗下産品的中簽率也是頗高。面對屢屢破發的新股,真不知道該信託公司應感到幸運,還是不幸。
資料顯示,雲南國際信託旗下産品的雲信成長2007-3號 瑞安(第三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和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自營賬戶分別獲配南方泵業57萬股;雲信成長2007-3號 瑞安(第三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和雲信成長2007-2號(第十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分別獲配科泰電源50萬股;雲信成長2007-3號 瑞安(第二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獲配海立美達62萬股;雲信成長2007-2號(第一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雲信成長2007-2號(第十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雲信成長2007-2號(第二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分別獲配齊峰股份74萬股;而其他産品還獲配瑞淩股份70萬股、中順潔柔50萬股、英飛拓67萬股以及天橋起重160萬股。
在上述已經破發的8隻個股中,由於獲配齊峰股份累計達到222萬股,該信託公司賬面浮虧已經高達679萬元;而跌幅最大的海立美達,也已經讓其蒙受了247萬元的賬面浮虧。
除了雲南國際信託外,中銀國際證券中國紅貨幣寶集合資産管理計劃、招商證券現金牛集合資産管理計劃、崑崙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自營投資賬戶、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自營賬戶以及華夏基金也被多只新股套牢,賬面浮虧均超過了500萬元。
兩原因致新股低迷投資者打新需“三步走”
打新被套,炒新也被套,新股到底怎麼了?
IPO新規實施以來,新股過高的發行價以及發行市盈率不僅沒有得到有效規範,反而持續走高,不少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改革擴大的詢價群體直接導致上市公司的發行價不斷創出新高,助長了市場的投機行為。那麼,面對如此低迷的新股市場,投資者將如何選擇新股申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後發現,或許只有遵循“三步走”的方式,方能在逆境取勝。
高詢價成致命傷
“罪魁禍首就是高發行價,不僅抑制了炒作空間,還加大了破發風險。”深圳一不願具名的私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事實上這種説法不無道理。IPO新規首先擴大了詢價群體,其次便是要求中小板、創業板新股網下申購採取搖號,從這一點不難看出,監管層最終目的還是要規範詢價制度,避免“漫天要價”式的詢價方式出現。不過從最終實施結果來看,新規下的詢價機制取得的效果並不明顯。
記者注意到,新規出臺後的前幾批新股,網下參與詢價機構往往超過100家,多的時候甚至達到200家以上,多機構詢價也讓前面幾批新股發行價更為合理,很少有超過40元乃至50元高價發行的個股出現。然而隨著湯臣倍健以110元高價發行,似乎又一次刺激了網下機構“喊價”的行為,之後的英飛拓、新研股份、天立環保以及恒泰艾普等7隻個股發行價均超過50元,而多只創業板新股發行市盈率更是接近100倍,甚至超過了100倍。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在首發估值過高的局面下,絕大部分蛋糕被發行人切走了,留給其他投資者的空間很小,導致發行人、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其他投資者之間的利益分配極不平衡。正是這種不平衡,最終促成了小盤新股網上和網下打新收益持續下滑。
記者在統計多只已破發新股的網下詢價情況時發現,經常參與網下詢價的機構有不少都存在高詢價的問題。例如,浙商匯金1號集合資産管理計劃網下給予南方泵業、金盃電工以及齊峰股份3隻新股詢價分別為40元、40元以及57元,目前,上述3股股價僅為36.75元、31.46元以及38.44元,較該機構詢價時大幅縮水。
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自營賬戶給予英飛拓和科泰電源的詢價也分別達到60元和50元,而兩股當前股價僅為47.95元和37.33元,也與詢價時相差甚遠。
此外,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新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自營賬戶以及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自營賬戶等機構也均有高詢價的風格,這些機構屢屢抬高發行價,最終“受傷”的只有中小投資者以及“不幸”中簽的機構。
行情低迷成“幫兇”
除了高發行價和高市盈率制約新股走強外,目前市場疲弱的環境以及低迷的交投情況,也是導致新股走弱的“幫兇”。
進入2011年以來,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連連下跌,兩個市場的每日成交金額也在不斷走低。近一週以來,中小板日均成交金額僅在250億元上下,遠不及去年11月下旬至12月震蕩行情時400億元上下的日均成交金額,更比不上11月份前後上漲行情的650億元上下的日均成交金額。
成交金額的極度萎縮説明場外資金觀望氛圍濃重,沒有了資金的熱烈參與,新股自然難以走強。從創業板最新5隻新股上市首日成交情況來看,除了通源石油首日換手率還能接近80%以外,其餘4隻新股首日換手率均低於70%,其中,首日破發的秀強股份換手率僅為33.18%,幾乎沒有多少資金願意參與炒作。
上述市場人士認為,由於打新資金首日賣出概率極大,如果沒有資金積極參與炒作並抬高股價,接盤賣單,新股自然難逃破發命運。因此,投資者在關注新股或者是參與炒新時,對於他們換手率的變化一定要注意,對換手率極低的個股,儘量不要參與炒作。
打新需“三步走”
那麼,在市場疲軟、新股“不給力”的時候,投資者應採取怎樣的打新策略?或者是否就此放棄打新呢?
大通證券研發中心研究員吳此前認為,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從網上申購收益敏感性分析來看,2011年主板網上申購的優勢依舊較大,中小板次之,最後是創業板。但由於主板發行規模相對較小,因此建議當同時出現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申購之時,首選主板、其次是中小板、最後才是創業板。如果資金量足夠多,可以全部申購。
安信證券投資顧問廖亮也表示,投資者在參與打新時,應事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以提高一定的安全邊際。首先應關注它們所處的行業,如果屬於熱門或政府扶持的行業,當是首選;其次是看股本,總股本不能太大;再次還要考慮發行市盈率和絕對價格。
同時,一資深打新股民李先生也透露了他的打新經驗,“從我近一年的打新過程來看,如果一週有多批新股發行,且申購資金不能重復利用時,選擇第一批新股申購最佳,而選擇的股票股價以及發行市盈率均不能太高,除非是有特別好的題材股或者是成長性極佳的個股。如果一週只有一批新股上市,這就要簡單得多,從新股所處行業前景、公司發行價以及成長性綜合考慮,選擇一隻個股申購。”
當然,對於喜歡打新的投資者來説,對風險也必須好好控制。吳分析認為,2011年的打新過程中,仍存在一定風險。從系統風險而言,有可能出現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突發事件對市場産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等。而從非系統性風險角度來説,也可能出現新股發行制度再度改革、市場反彈勢頭轉為跌勢從而導致新股首日破發再現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