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公募基金難做養老保障 5年跑輸主要指數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0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投資者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當我們的社會一步一步走向老齡化,當我們的肌體開始變老,如何把我們的財富帶到未來生活去?財富並不能裝到口袋裏和你一起變老。”

  這個富有詩意的反問,是一位資産管理規模排名前三的公募老總,近期在多個場合拋出的問題。在他看來,要讓投資者的財富持續成長,基金業必須成為國內養老體系的承擔者。

  《投資者報》記者統計發現,在過去5年中,開放式基金平均收益率僅僅跑贏上證指數,而跑輸了大部分主要指數。基金業欲“救”經濟和社會化保障,必先自立自強。

  為了實現這個重任,基金業不該繼續停留在12元高凈值基金的崇拜神話中,不該只是負擔著戰勝市場和戰勝通脹的任務。在做養老體系的制度保障前,必先找到使整個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近5年跑輸主要指數

  一隻好股票,能在你昏睡中,將財富穿越牛熊顛簸,帶到未來。基金能否做到?這是不少投資者的疑問。

  德聖基金研究中心2010年12月中統計顯示,過去5年中,開放式基金整體平均收益率為186%。雖然這一收益跑贏同期上證指數約36%,但卻跑輸了大部分主要指數。

  數據顯示,近5年上證基金指數和深證基金指數漲幅分別高達442%和632%。這兩隻指數所包含的基金,都是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基金,其中尤以封閉式基金為主。此外,深證成指和滬深300指數,近5年漲幅分別為335%和239%,高於開放式基金平均漲幅。而中證500近5年上漲了474%,中小板綜指上漲369%(2006年1月24日成立至今)。

  這些數據,或許可以否決那些認為“基金跑贏市場”的市場人士。其實,在過去十年中,上證指數漲幅只有20%,十年累計收益跟一年期定期存款累計收益相差無幾,但不少主要指數仍有可觀上漲。

  不容忽視的還有通脹的侵蝕。如果按通脹率4%計算,通脹5年就可以讓資産縮水20%。

  當然,受限于主動投資能力,指數的上漲幅度不等於基金的業績。由於入場時機等原因,基民投資基金的回報也不等於該基金的業績。

  結構亟待多元化

  總部在深圳的某基金公司,最近幾年都將主要方向瞄準創新。該公司一位總經理助理對記者介紹,他們最近主要開發了主動和被動投資為基礎份額的杠桿基金,並設立了多只跟蹤細分指數的行業指數基金。

  他對此的解釋是,公募基金對持有人應該體現兩大能力:一方面,是基金公司通過優秀的主動管理能力為投資人帶來超額收益;另一方面,是服務客戶的能力,即盡可能提供更豐富和精確的産品供投資人選擇,但前提是充分的投資者教育服務。

  一個好基金公司,絕不僅是靠凈值12元的基金,更大的使命是創造多樣的産品,滿足不同投資人的多樣化需要。

  目前基金業正在從粗放型産品跨入細分時代,去追求小眾化投資群體。而我國基金投資者,普遍缺乏資産配置的投資觀念,而是隨著市場動蕩追逐熱點,或在高低風險資産間頻繁轉換。這對行業和持有人長期利益,都是極大的損害。

  以美國基金市場為例,上世紀80年代至今,低風險債券基金佔比未低過10%,貨幣基金佔比也高於20%。在大部分市場上,美國基金持有人都能通過相對均衡的資産配置,實現更穩健的收益。

  而我國目前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資産90%以上都為個人持有,債券型和貨幣市場基金中個人佔比很低。

  從長遠來看,隨著投資者逐漸成熟,對基金的選擇購買與贖回會變得更加理性,主動管理能力和産品的豐富程度變得更加重要。基金管理公司應最大限度地使其産品類型多樣化,盡可能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需求。

  基金的經濟職能

  與美國上世紀20年代後期相似,國內目前面臨著中産階級大規模崛起、通貨膨脹壓力。同時在2022年後中國將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基金産品的發展將不可推卸地承擔起養老金投資的重任。

  從美國的歷史經驗看,養老金制度對基金産品的長遠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既大大推動了基金規模的增長,也促進了基金産品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它改變了美國共同基金的投資者結構,為基金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未來公募基金該如何成為養老體系的保障?基金業需要尋找能創造出卓越業績的制度安排,資産配置更多基於戰略而非戰術,減少投資成本並提高運作效率,從而將增值的目標帶進大部分産品線,幫持有人把財富帶進下一個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