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2011年全國保障房供應增長70% 創歷史之最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07: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千萬套保障房引導樓市“雙軌制”

  今年全國新建保障房面積將超過去年新上市商品房,改變商品房“一股獨大”局面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宣佈,今年我國將開建保障性住房1000萬套,相比2010年的580萬套增長70%,其面積大體相當於2010年全年商品房的供應量,創歷年之最。這一計劃如何落實?哪些人群會因此收益?將給房地産市場帶來哪些變化?

  上海保障房對象收入標準已五度放寬

  業內人士分析,1000萬套保障房計劃的推出表明,國家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決心堅定,步伐疾速。未來幾年,中低收入家庭、進城農民工、大學畢業生、棚戶區住戶和農村危房戶等住房困難群體,將根據其住房困難程度和經濟承受能力,陸續享受到相應的住房保障。

  在上海,廉租房保障對象收入標準已五度放寬,人均月收入限額從城鎮“低保”線的320元提高到1100元,財産限額從3萬元逐步放寬到12萬元,在這種收入水平以下的人群已經實現“應保盡保”,目前已超過7萬戶享受廉租房。經適房的購買對象人均月可支配收入限額也已由2300元放寬至2900元,人均財産限額由7萬元放寬至9萬元。公租房則不設“收入線”,與上海就業單位簽訂一定年限工作合同,在上海無自有住房或人均居住面積低於15平方米的均可申請。

  房産市場將進入“雙軌制”

  90個重點城市監測顯示,2010年1到11月,新建商品住房上市面積達3.55億平方米。1000萬套保障房,即使按照每套40平方米計算,其總面積將超過2010年全年新上市商品房。分析人士指出,保障房新建並陸續投入使用後,由政府主導的保障房將擠入商品房“一股獨大”的住宅市場,房地産市場將進入“商品房+保障房”的雙軌制時代。

  還是以上海為例,“十二五”期間,上海計劃新建住宅1.3億平方米,其中保障房約佔總面積的50%、套數約佔60%,復旦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指出,在土地供應量和住宅供應量均佔六七成左右的保障房,將大大穩定人們對市場的預期併為中低收入人群改善居住條件帶來希望,為平抑房價過快上漲創造積極條件,也進一步增強了各方對樓市調控的信心。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也表示,1000萬套計劃透露的國家保障房發展信號表明,我國房地産市場將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在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當下,如何使保障房建設得到落實至關重要。國家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除2010年完成較好外,過去幾年全國保障房投資任務完成率只有三分之一,經濟適用房開工面積僅佔商品房的5%。

  保障房不會成為新的“城市貧民窟”

  “大規模興建保障性住房,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難,既可以減少個人家庭‘小賬’支出,更可增進社會和諧的‘大賬’”。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傑説,過去,城市低收入人群和進城農民工大量聚居在棚戶區、城中村等“臟亂差”小區,容易滋生社會問題。隨著1000萬套保障房逐步投入使用,這部分人群有望住進新樓,改善生活條件,有利於增加社區和諧程度。

  保障房小區會不會成為新的“城市貧民窟”?江西贛州市保障性住房在規劃選址時堅持“兩個不”:不建在城市邊緣偏僻地帶,不大面積集中連片,廉租房一般選址在繁華商業街區,與商品房甚至高檔住宅“插花”建設。比如贛州中心城區的渡口路廉租房的住戶,出門就是電子城、汽車站、大型購物廣場等,不但生活方便,而且容易就近找到商業零售、家政服務等工作,使低收入者融入都市生活,與其他社會階層和諧相處。

  贛州廉租房面積嚴格控制在國家規定範圍內,一般在30至60平方米之間,都設計了獨立的廚房、衛生間和陽臺,水、電、氣齊全,小區內物業、健身場所完備,周邊公共交通及幼兒園、超市、衛生站所配套。與此同時,贛州市還將民政、福利、慈善機構設在廉租房小區,讓中低收入者入住保障房後享有公共服務。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