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汽車三包新規有望今年出臺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4日 2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成本考量車企內力

  本報記者 劉紅霞報道

  臨近年關,汽車消費再度升溫,但同時與汽車相關的消費糾紛也與日俱增。根據汽車投訴網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前3季度共收到投訴6522宗,基本涵蓋國內目前所有在售主流車型。而整個2009年汽車投訴網收到的總投訴量才2887宗,僅前3季度就增長了兩倍有餘。

  雖然投訴量的上升可能與銷量的增長成正比,但是從2010年汽車銷量的增長程度來看,投訴量未免上升過猛了。在6522宗投訴中,涉及質量問題的投訴佔到總量的90%以上,説明現階段質量問題仍是引發投訴的主因。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汽車消費缺乏“三包”約束。其實早在2004年底,關於汽車的質量問題,國家質檢總局就公示了《家用汽車産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草案)》(簡稱汽車“三包”),向社會廣泛徵集意見。但之後連拖6年,至今杳無音信。

  汽車“三包”成了廣大消費者的一種期盼。尤其是豐田的召回門事件,在缺少汽車“三包”的情況下,外國廠商對於中國消費者“同聲不同步、同病不同治、同損不同賠、同命不同權”的情況,也是加劇了中國消費者對汽車“三包”的渴望。

  然而,“千呼萬喚始出來”。據相關媒體報道,6年來一直懸而未決的汽車“三包”規定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臺。業內人士認為,“三包”政策的主要功能並非完全在於保護消費者,而是在於建立産品責任的法律制度。它將明確生産商、銷售商、維修商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制度化、規範化汽車産品的權責關係。明確汽車産生質量問題後,質量問題舉證、鑒定機構選擇以及索賠流程等一系列在現行制度下無法徹底解決的難題將迎刃而解。

  據了解,在實際操作中,一旦消費者所購車輛的質量有問題,根據我國的行業管理慣例——誰主張誰舉證,除了進行車輛檢測需要花費高額的鑒定費用,還要經過複雜的申報程序,這都不是處於弱勢的消費者所能承受得了的。專家認為,“汽車三包”不像普通商品,操作的複雜不言而喻。出現問題的車輛是只需簡單修理,還是需要退換,各廠商以及行業內都沒有明確的界線。一旦遇到質量糾紛,消費者肯定處於不利地位。可以説“三包”的執行比主動召回還要難。

  某汽車經銷商曾表示,“汽車三包”之前遲遲未能出臺,主要在於汽車的特殊性。因為汽車有上萬個零件且來自不同配套廠,方方面面要求很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行“三包”,對廠家要求非常高,操作、執行都有很大的難度。

  資深媒體人程遠也指出:“中國汽車業起步比較晚,尤其還缺乏研發能力,很多東西都是從國外進口,此外現在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以後,産品的系列、標準都不同,所以操作起來、執行起來有很大的難度。”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三包”規定出臺不僅僅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也會促進汽車行業發展。新規一旦出臺,廠商勢必會對質量控制工作重新規劃,如何避免因“三包”而産生的額外成本將是眾多廠商面臨的新問題,這樣會促使汽車産品質量得到整體提高。同時,市場競爭也將變得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