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4日 14: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數字報紙
近日,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瑩透露,2010年前11個月,奶粉進口總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7.06萬噸,今年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有可能超過50%,國産奶粉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被蠶食。
馬瑩主任由此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國內産業鏈一旦遭到徹底破壞,中國嬰幼兒奶粉價格將完全受控國際市場,而進口奶粉在國內市場銷售利潤率最低是40%,屬於暴利;其次,進口奶粉每增加10萬噸,將直接導致減少85萬噸的國産生鮮乳需求,相當於減少34萬頭奶牛,直接影響34萬人就業。
顯然,主管部門只是將國産奶粉行業看做一種解決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的産業,而將他們的節節敗退歸之於消費者,為了免遭國內産業的衰敗以及不必要的洋品牌暴利支付,要求消費者發揚奶粉愛國主義,不崇洋媚外,多用國貨。
這種居高臨下的角度是缺乏人道的,對於消費者而言,尤其是購買嬰幼兒奶粉的家長,安全與健康才是選擇奶粉的首要標準。至於國內産業的興衰那是企業自己的事情。事實上,是中國奶粉生産企業的信用屢遭破産才造成他們市場佔有率的下降以及進口奶粉的需求大增,這是咎由自取而不是國人崇洋媚外。
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前,中國奶粉進口量每年只有約10萬噸~14萬噸,2009年上升至24.7萬噸,僅過了一年,這一數字又增長了62%。與此同時,2010年國內生鮮乳産量僅增長了0.5%~0.6%,往年正常的增長幅度應是8%~10%。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中國奶業應該及時的進行整頓,對於危害奶業安全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以恢復口碑。
但在隨後幾年裏,三聚氰胺的幽靈始終揮之不去,而有關中國奶源抗生素與激素超標的傳聞也不絕於耳,甚至有部分幼兒在食用國産奶粉後出現早熟現象。這是部分企業、奶農過於追求利益而缺乏道德惹下的禍。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13日通報,2010年7月以來,有關部門查辦了40起非法使用2008年問題乳粉生産、銷售原料乳粉和乳製品案件,抓獲96名犯罪嫌疑人,並對查明負有責任的191名領導幹部和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行政問責和誡勉談話。
要求消費者發揚愛國主義的前提是企業的産品要對消費者負責,讓大家購買那些隨時可能造成危害的産品來支持産業發展是缺乏人道的。其實,中國消費者是被迫選擇安全性高的進口奶粉,因為對於很多家庭來説,購買進口奶粉的支出過於昂貴,而且也比較困難。在過去幾年,在中國民間掀起了奶粉代購運動,此類業務在淘寶網最火,很多人也委託出國的親朋好友捎帶奶粉。這幾乎讓中國的中産階級養育孩子成為一個全球化任務。
中國對於代購在去年進行了打擊,海關規定自2010年9月1日起,海外代購免稅額由最高500元降至50元。事實上,奶粉在國外價格並不昂貴,只是普通消費品。但由於中國需求量大,而進口量供不應求,再加上10%的關稅以及中國特有的高昂銷售成本,進口奶粉在中國變成了奢侈品。為了孩子們的健康,中國應該努力降低進口奶粉中不合理的成本,讓更多低收入家庭都能夠消費得起。至於國産奶業,只有靠企業的自覺與政府的監管加強質量安全,與其讓孩子們食用不安全的奶粉,還不如讓那些有問題的企業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