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4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網
13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人民幣中間價再次刷新最高紀錄,1美元對人民幣6.5997元,再度創下匯改以來新高。
然而,本週以來,國際匯市美元延續回落整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則大幅走高,又連創新高紀錄。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1月11日1美元對人民幣6.6216元;1月12日,1美元對人民幣6.6128元;1月13日,1美元對人民幣6.5997元,三度創下匯改以來新高。
隨著匯率近期連創新高,外向型製造企業不再淡定。
新高下的恐慌
聖誕過後,上海某貿易公司業務員嚴眉在跟客戶洽談了8個回合後,最後敲定以盈利30%的價格成交。但是,老闆卻否定了這個500萬美元的鉅額訂單。
而老闆卻是另一番苦衷,“原材料價格高漲,近期匯率又日日升,就算比之前提升了5個百分點,接得越多,虧得越多。”
近期的匯率連創匯改以來新高之勢,如同鞭子一樣,不斷抽打著出口企業敏感的盈利線。老闆們的眼睛死死地瞅著,痛在心頭。
匯率的這一輪上揚,在去年年底就開始蓄勢。
前兩次的新高分別在去年12月3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6.6227元,以及11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6.6239元。
美元一貶值,國際市場上所有以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都在漲。
“我們製造企業需要原材料,人民幣匯率一升,就出現了兩頭擠壓的態勢。” 的確,匯率的波動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的出口,利潤至此已經被壓榨了2%以上了。歷先生的企業是低壓電器産品,由於牽涉到訂單國家或者區域的專利問題,各種費用已經將利潤壓榨得相對微薄了。
“如果再不採取些方法,境外訂單業務已經陷入虧空狀態。”歷先生所在的集團公司是長三角一帶的製造型企業,每年來自歐美國家的訂單總額起碼上億美元起。從下訂單到交貨,期限基本在三個月左右。為了規避匯率風險,歷先生的集團也曾經嘗試過境外外匯期貨套保操作,但是,畢竟是製造業中人士,對此領域比較陌生,嘗試幾單後,最終放棄。
近期以來,以人民幣標價的所有原料物資也都在猛漲。
最近3個月以來,布倫特原油價格上升了5.5%,銅價上漲14.4%,黃金漲11.75%,玉米漲44.76%,白糖漲21.5%,大豆漲15.4%,而歷先生的部分原材料依賴進口産品。人民幣匯率升了,如果是單純的銷售型企業是賺了,但作為製造産品的原材料,其實就是兩頭虧損。
“如果匯率相對穩定,總體上,訂單量比去年好,在增長。”一名知名塑化玩具企業的負責人也認為這種兩頭擠壓已經讓他們瀕臨“窒息”的境地。
的確,匯率的波動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的出口,利潤至此已經被壓榨了2%左右。
放大匯率安全區間
“人民幣的攀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企業基本也習慣了。”不過,面對著匯率又一波上揚趨勢,在傳統製造業中,“打火機大王"黃髮靜從事加工貿易近20年,如今卻不再淡定如昔。
黃髮靜是中國打火機行業龍頭企業溫州日豐打火機的董事長,其90%以上的産品出口歐美和日本等國。黃髮靜稱,中國製造優勢在慢慢喪失,之前的利潤在3%到5%的區間浮動,現在進一步受到擠壓。這些外向型製造企業之前摸索出來的一種規避方式,制定匯率“安全鎖”區間需要再進一步放大。
比如,黃髮靜與訂單客戶制定協商出一個穩定利率浮動區間。比如匯率上下浮動幅度在1%區間內的,升跌由供求雙方自負。一旦上浮幅度超出了1%,風險雙方各承擔50%。
但是,現在1%的區間必須放大到3%,甚至10%才能保護製造業者的利潤空間。而這種區間的放大,自然就牽涉到價格談判的密集化。
“匯率上升後,現在的情況是,不僅風險增強,訂單議價流程開始繁瑣,一個訂單經常需要十幾次議價。”上海溫州商會副會長邱學凡認同黃髮靜的這種區間放大法。由此,他不再接單子,維護優質客戶。
其實,在這個由匯率掀開的風口上,銀行也為加工貿易企業設計的各種避險産品。
近日,深發展的一名業務員介紹,他們開發了一款遠期結售匯産品,銀行可以與客戶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具有此種規避匯率風險的功能。
具體而言,此種産品設計是銀行和客戶約定,將來辦理結售匯的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客戶外匯收入或支出發生時,即按照該遠期結售匯合同訂明的條件辦理結售匯,雙方必須履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