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2日 21: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文/本報評論員 龍軍
國家林業局日前發佈消息稱:“從2005年至2009年的5年期間,我國荒漠化土地減少1.25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減少8587平方公里。監測表明,我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體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續凈減少”。
筆者以為,能夠實現這一遏制態勢,必是舉國上下尤其是荒漠沙化地區,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可喜成果,當是值得世人總結和肯定的。
然而,面對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的龐大規模及部分地區仍在擴展的嚴峻形勢,我們沒有理由鬆懈下來。下一個5年,我們是否仍然能夠再減少超過2萬平方公里的荒漠化沙化面積,應該成為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認真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此,我們不妨分析一下目前的荒漠化沙化狀況。按照國家林業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2.37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173.11萬平方公里,分別佔國土總面積的27.33%和18.03%。也就是説,我國已有45.36%的國土面積是被荒漠化和沙化的。而近5年間雖然減少了共計2.1萬平方公里的荒漠化沙化面積,也只佔荒漠化沙化總面積的0.48%。由此可見,我們的治理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我們所取得的成績依然微不足道。
當然,成績對於任務而言雖微不足道,但要取得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成績,依然是十分艱巨的。因為我們不僅要與惡劣的自然相抗爭,還要與膨脹的人類生存壓力相抗爭。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努力呢?
眾所週知,自然災害是導致土地尤其是草地退化、荒漠化、沙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長期乾旱、鼠蟲害、風沙侵蝕等,其中乾旱是最根本的自然因素,且呈長期持續成災的態勢,鼠蟲害、風沙侵蝕等也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形勢會更加惡化。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超載過牧、耕地開墾以及礦産開發等,也使待保護土地及草原不堪重負。
從減少的角度而言,我們應該有個既定的任務目標。既然過去的5年,我們能夠減少2萬餘畝荒漠化沙化面積,自然下一個5年,是萬萬不可低於這個水平的,甚或應該成倍高於這個水平才是。
從控制的角度而言,對於尚未荒漠化沙化的土地,一定要採取斷然措施加以控制,切不可人為破壞,或放任自流,待其被荒漠化沙化後再回頭治理。
鋻於此,我們必須把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性、緊迫性、系統性的戰略任務來抓。當務之急是要採取三條措施: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幹部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切實把生態治理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生態建設及治理機制,科學統籌生態保護與生産發展,將破壞生態的生産者轉換為生態保護者;
三是本著科學可行的態度,研究解決大規模治理的根本措施,比如實施民間熱議的“引渤入疆”等設想方案等。
筆者以為,只要我們有治理與保護的意識和決心,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