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稀土出口:中國管制大邏輯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2日 13: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儘管在稀土出口上西方國家不斷對中國提出要價和施壓,但中國政府所表現出的態度卻愈來愈堅定。在日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訪德國時,針對德國經濟部部長布呂德勒提出“要求中方不要增加西方獲取稀土的困難”的觀點,李克強不僅進行了當面的回駁,而且表明了中國將繼續向國際市場提供稀土的積極姿態。顯然,從官方政策角度而言,李克強副總理的表態並非中國政府的“第一次”,但由此使人們進一步發現稀土出口正在成為中國政府與西方國家外交博弈重要內容的基本現實。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稀土儲量第一無疑是上蒼厚賜給中國人的資本。美國能源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在目前全球8800萬噸的稀土資源總儲量中,中國佔比達36%,而且中國是唯一一個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然而,作為稀土第一生産大國和出口大國,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卻沒有相應的話語權,以致稀土賣成“白菜價”是中國非常痛心而又必須扭轉的現實。資料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10倍,但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0%左右。儘管隨著最近幾年中國政府對稀土出口的漸進管制,稀土産品的價格有所提升,但在世界高科技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材料呈幾何級需求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從稀土資源存量上看,由於過量開採和利用率極低,中國的稀土擁有量正在急劇萎縮,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控制,未來中國將面臨稀土枯竭的風險。美國能源局的分析報告顯示,上世紀70年代之前,中國的稀土儲量佔世界儲量的90%。而中國商務部發佈的最新資料也清晰表明,1996年~2009年間,中國稀土儲量大減37%,目前只有2700萬噸。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升級過程中對於稀土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大是中國政府必須考慮和保證的重要內容。相關數據顯示,2000年~2009年的10年間,中國國內新興領域稀土應用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4.2%,每年對於稀土的需求量為5萬噸~6萬噸,佔中國稀土開採總量的一半以上。而且隨著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國內對於稀土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顯然,出於滿足自身需求,中國的稀土出口量不僅存在著日趨減少的客觀趨勢,而且像釹、鏑、鋱、釔等元素預計在2012年~2014年間將全部用於中國國內。

  對稀土資源長期的粗放型採掘,導致了環境惡性退化和被破壞,這成為中國政府必須全力糾正的偏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分離稀土的池浸工藝每開採1噸稀土就會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表土將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由此每年造成1200萬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正是出於對環境的保護,稀土儲量分別佔全球總量13%、19%和16%的美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國至今沒有提採一分稀土。而中國嚴峻事實在於,90多家稀土分離廠的排放絕大多數都超過了國家“三廢”排放標準,50多年的濫採亂挖已經形成許多對人身極具傷害性的“稀土湖”。因此,從環境角度來講,中國限制稀土開採和出口,就如同美國和歐盟明確禁止水銀出口、日本因為戰略所需禁止碳化纖維和鎳合金出口一樣合乎邏輯。

  實際上,根據聯合國《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第四條第5款的規定,“每個國家對自己的自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充分的永久主權。為了保衛這些資源,每個國家都有權採取適合於自己情況的手段,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同樣,世貿組織《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二十條“一般例外”也明文規定:“締約方可以為某些特定目的而限制進口或出口。”因此,如同石油歐佩克組織的成員國通過調劑石油産出量和供應量以達到市場公平與利益平衡一樣,中國政府對於稀土出口的限制亦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