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建立在互聯網上的公益金字塔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2日 08: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公益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爭議。作為知名企業的一種典型的市場行為,以及富豪企業家和大腕明星們的人氣表演,公益常常被娛樂化公關化,並因此在近幾年被老百姓詬病。如果不是這個原因,也就不會有那些林林總總的 “裸捐門”“詐捐門”等新聞的廣為傳播了。即使是由權威公益機構 (如地方紅十字會)主持召集的公益行動,也往往因為當中可能存在的潛規則和灰色地帶而越來越缺乏公信力。這就是我們曾經在公益事業當中遇到的尷尬局面。

  那麼老百姓是不是會因此喪失對公益的熱情呢?恰恰相反,對公益事件灰色地帶的批判既體現了人們對公益越來越傾注的感情,也反映了老百姓在解決溫飽之後日漸增長的對身外事物的好奇和認知渴望。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待公益的態度和行為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顯得越來越成熟和有效。

  1月7日,全球領先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發佈了2010年度搜索風雲榜單,其中“十大網絡公益榜單”集中體現了2010年一年老百姓所關注和關心的公益事件和公益活動,包括“地球一小時”“世博志願者網絡招募”“舟曲泥石流微博直播”“玉樹地震網絡尋人”“情係西南愛心送水大行動”“明星網絡倡捐”“寶貝回家網絡救援”“小桔燈捐書項目”“多背一公斤”“網絡法律援助”。

  在我看來,百度從中國網民海量搜索數據中統計出來的公益榜單可以被清楚地分作三個類別。一是生活困難的實際幫扶,包括捐書項目、“多背一公斤”,以及法律援助等等;二是災難救助,比如舟曲泥石流和玉樹地震;三是對人類宏大敘事和物種未來的全局關懷。

  中國網民對這三類公益事件的集中搜索構成了百度網絡公益榜“十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趨勢呢?

  首先在思維方式上,如果將注意力放在孤立關係的強調上,人們會感覺自己生活在不真實、充滿欺騙甚至極度冷漠的世界中,離他人和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強調個體和否定群體利益會帶來不良的後果,不僅可能危及生活、工作、人際交往,而且也使個體的自我生存陷入四面楚歌的被動局面。面對實際活動中存在的孤立問題,必須探究其背景和發展可能性,這才是現代性積極而有效的思維方式。所以,當我們放下人與人之間的猜疑和孤立之後,幾乎全體社會成員可以一起在很短的時間內激發強大的潛力,從而構成公益事業和每一次公益活動最廣泛的行動基礎。“寶貝回家”也好,“小桔燈”也好,都充分體現了公益活動依託于互聯網所産生的乘數效應。

  克服對待公益事件和公益活動中負面因素所引發的偏激和對立情緒,僅僅採取批判的態度是不行的,那更加無法改善應當被改善的灰色地帶,我們也更加無法獲得為公益事業付出和犧牲的崇高感受。積極進步和有建設性的認知不僅是公益事業和公益活動所需要的,也是我們的人生和社會所需要的。從這個角度講,災難和突發事件非常容易喚起人的積極心態和建設性行為;所以,像舟曲泥石流和玉樹地震這樣的災難,經由互聯網的傳播,成為激發人們參與公益事業的動力和催化劑。

  有句名言是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那是針對書籍極度缺乏的年代,而不是當今的氾濫狀況。在那個年代,書籍就代表知識。實際上,真正使人類進步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人們經由掌握知識之後所獲得和不斷提高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搜索技術的出現和搜索引擎的不斷改進為人們獲取知識提供了越來越快捷準確的手段,為知識傳遞、信息的遴選和真實性的提高提供了路徑,為人們探究事物和事情的深層次真相創造了條件。所以我認為,恰恰是互聯網在促進著人們對世界認知水平的不斷進步,也為人們在公益活動中所扮演角色的提升創造了絕佳的機會。

  從前人們的生活局限在非常狹窄的社區和地域範圍內,無從參與世界範圍的活動,所以“全球”只存在於新聞、媒體當中,而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經由互聯網,世界性的宏大敘事忽然變得不再遙遠,而且,搜索引擎直達目標的特性和互聯網的連接作用也使我們參與任何國家性的乃至世界性的公益活動成為現實。這就是上海世博和“地球一小時”的相關活動能夠登上百度2010年度 “十大網絡公益榜單”冠亞軍位置的根本原因。

  互聯網對公益活動最有效的幫助是創建了一個金字塔:塔基就是用互聯網的社交優點構建的群體關懷,塔身是由互聯網的快速優點實現的反應能力,塔尖則是由互聯網的解釋能力和傳播能力創造的認知高度。哈耶克認為,在社會是自由的前提下,社會就比個人更偉大。互聯網創造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自由條件,而搜索引擎則用它直達目標的能力和共同文化背景下的溝通能力加速地促成了這種自由。所以對公益活動來説,我們可以經由互聯網越來越快地實踐偉大的事業和崇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