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83隻信託證券産品去年清盤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1日 07: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信託産品攻略

  買了此類産品意味著造成永久的投資損失 購買前要考察其持續盈利能力

  私募基金加速“搶地盤”,2010年,陽光私募總資産管理規模首超2000億元。不過,在陽光私募行業急速擴張的2010年,有83隻信託證券産品清盤,其中不乏因業績表現太差而清盤的陽光私募産品。

  對於投資者來説,購買了此類陽光信託産品,意味著造成了永久的投資損失。因此,投資者在購買私募信託産品的時候要特別慎重,考察其持續性的盈利能力。

  文/表記者 吳倩

  信託産品:部分“自然死亡” 部分“被迫死亡”

  “一般來説,信託證券産品清盤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信託産品存續期滿;單位凈值跌破止損線;信託産品規模或參與份額數達不到要求;為了發行新産品而清盤老産品等。”私募排排網研究人士指出。

  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宣佈清盤的産品,絕大多數是由於信託期限已滿。特別是非結構化産品,大多存續期為1~3年,在期滿後就選擇不再運營,這屬於“正常死亡”。

  而單位凈值跌破止損線這種情況下終止的産品比較少。原因是基金經理投資管理不善,加上一些産品是在2008年發行,碰上單邊下跌的大熊市,從而導致基金凈值跌破信託 合同中約定的止損線,不得不被信託公司清盤。

  目前,大部分陽光私募産品均將止損線設在0.7元,如果連續一段時間基金凈值都在0.7元以下,就或者提前結束清盤,或者改變投資策略。

  此外,還有部分信託産品成立以來,業績不盡如人意,長期徘徊在凈值邊緣,甚至還連續出現負收益情況,導致大量的持有人贖回産品,而其本來規模就只有2000~5000萬份額,出現大量贖回後就達不到信託合同中約定的最低規模或者最少份額紅線,從而被迫清盤。

  提醒:

  慎選信託産品

  除了信託産品存續期滿的“自然死亡”之外,信託公司旗下證券産品選擇清盤的主要原因就是投資業績不太理想,而“被迫死亡”。

  如“中誠金福2號”在2010年6月18日,單位凈值為0.6985元,跌破信託合同中規定的0.70元止損線。之前該産品已經在0.7元止損線上方苦苦掙扎近8個月時間。而“瑞智一期”清盤的時候,其基金凈值只有0.4464,損失超過55%。

  可委託專業機構挑選

  對於投資者來説,購買了類似業績表現太差而清盤的陽光信託産品,意味著造成了永久的投資損失。因此,投資者在購買私募信託産品的時候,要特別慎重,要仔細衡量投資顧問是否優秀,未來是否具有持續性的盈利能力,以儘量避免投資風險。

  如果投資者自身沒有辨別各個私募信託産品業績能否持續增長的能力,可以委託給專業的私募研究機構去代為挑選,這是普通投資者投資私募基金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