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1日 0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孫韶華 實習生 胡嘉男 北京報道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雖然2010年出口復蘇表現強勁,但是目前還不能盲目樂觀,外部需求回升緩慢將是我國出口面臨的最大挑戰。匯率壓力、貿易摩擦等因素綜合作用下,2011年出口難度會加大,全年外貿增長將更多以進口為支撐。
2010年12月我國出口、進口值雙雙刷新此前一個月剛剛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海關10日公佈的進出口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值2952.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21.4%。其中出口1541.5億美元,增長17.9%;進口1410.7億美元,增長25.6%。12月當月貿易順差130.8億美元,減少28.9%。
從2010年全年的數據來看,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速達34.7%,在遠超預期的高度增長下,我國外貿總值達29727.6億美元,已經逼近3萬億美元的整數關口。
“2011年我國的貿易增速肯定會較2010年有所下降。”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0年我國的外貿表現之所以如此優異,主要是建立在2009年比較薄弱的基礎之上。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海外主要進口商普遍擔心世界經濟會陷入持久的低迷,紛紛降低庫存,減少商品進口。隨著2009年12月份各國的經濟刺激政策效果逐漸顯現,個人消費需求增加,海外進口商開始大量的補充庫存。
桑百川説:“但今年上述條件已經不再具備,外貿增速的下降已經不可避免。預計2011年外貿增速約在15%至20%。”
有分析認為,2010年出口超預期回升,更多是由於金融危機爆發後西方去庫存化的結束以及後期補庫存階段所帶來的需求爆發性增加,而該行為屬於短期行為,不可為繼,背後仍然缺乏一定的消費者購買力恢復的支持。
“從目前來看,外部需求的恢復情況,尤其是歐美市場的需求恢復,將成為2011年中國外貿最大不確定性因素。”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認為,雖然2010年全年進出口增長超過30%,但是與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相比,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幅度也就是10%多一些。此外,隨著各國刺激經濟計劃作用消退,主要發達經濟體復蘇力度普遍減弱,全球經濟面臨調整。需求的疲軟在聖誕和新年之後會進一步表現出來。
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貿易研究部主任梁艷芬分析,進入2010年下半年後,世界經濟復蘇步伐已經明顯放緩。從目前來看,困擾美國經濟的不確定因素短期內無法有效緩解,2011年美國經濟可能進一步放緩,IMF預計其增長率為2.3%。與此同時,歐元區經濟還受到債務和就業沒有起色的影響,以及金融市場動蕩的拖累。另外,歐元區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差異性依舊突出,對歐元區經濟的穩定和平衡發展造成阻力。IMF預計歐元區2010年經濟增長率為1.7%,在發達經濟體中最低,2011年增長率僅為1.5%。
“隨著政府實施的經濟刺激措施結束以及企業逐步減少庫存,2010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增長的放緩,對貿易也造成影響。聯合國預計世界貿易增長率將從2010的10.5%降低至2011年的6.5%。”梁艷芬説。
除了外部需求之外,國內供給層面也會對出口造成壓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隨著産業結構調整過程的深入,與資源有關的高能耗産品出口將受到更多限制。王晉斌提醒説,值得注意的還有兩點風險,一是今年我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會加大,除歐美日外,新興市場國家地區或也將加入向人民幣施壓的隊伍;二是經濟復蘇過程中,匯率戰引發貿易戰的風險也在逐步加大。
王晉斌認為,綜合來看,2011年出口的壓力就會在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集中凸顯,如果歐美經濟復蘇樂觀,下半年我國出口也會隨之好轉。